村民参与“万村清洁”行动。
7月28日上午,晨光微熹中,廉江市新民镇新塘村的主干道上已是一派繁忙景象,保洁员驾驶着垃圾转运车挨家挨户收集垃圾,几位村民正修剪着绿化带的枯叶……这是新塘村开展“万村清洁”行动中的日常一幕。转运车启动的“嗡嗡”声、修剪残枝枯叶的“沙沙”声、村民们的欢声笑语,共同奏响了村庄蝶变的序曲。
谁能想到,如今干净整洁的新塘村也曾面临“脏乱差”的困境。自入选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以来,新塘村便按下了蜕变的“加速键”,在环境治理、机制创新、产业发展中实现了从“后进”到“先进”的华丽转身。
村民自发将垃圾投入转运车。
清洁焕新:从“旧貌”到“新颜”的蜕变
“村庄干净了,受益的还是自己。”村民陈婶正在收拾门前杂物。在新民镇党委统一部署下,“万村清洁”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村“两委”干部带头扛锄头、清杂物,党员志愿者分片包户,挨家挨户动员群众。大家拿着扫帚清扫庭院,对房前屋后乱堆放乱搭建、河道内漂浮物、绿化带垃圾等卫生问题展开全面清理,一些堆积了多年的杂物,也在干部的带领下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这是新塘村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缩影。先前,新塘村在累计拆除268座危房、杂物房、猪栏、牛舍等建筑的基础之上,将土地收回集体用于推进基础设施升级。通过一系列的清洁改造,村内硬底化道路6公里,主干道两侧铺设了1米宽的人行道,安装了88盏路灯。蓝天白云、荷花锦鲤、火烈鸟、纸鸢……老房子的墙绘与经过风貌提升改造的农房相映成趣,13个“四小园”种上蔬菜、花卉,昔日的“边角料”变成了“微景观”。通过开展“乡村绿化”行动,村民在“四旁”“五边”种植黄皮、紫薇等花木果树,主题公园、休闲小公园成了村民议事、孩童嬉戏的好去处,“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从愿景变为现实。
如今,新塘村将全村划分为3个片区,聘请3名村民担任临时清洁工,每周对公共区域进行两次清扫,配合常态化垃圾收运,村民们逐渐养成“自家垃圾自家清、公共区域大家护”的习惯,节庆过后自发清理炮纸、杂物的场景已成常态,“洁净”成为村庄的标配。
新塘村墙绘一隅。
机制创新:从“共治”到“长效”的跨越
巩固环境整治的成果,离不开一套“多元支撑、全民参与”的长效机制。入选典型村后,新塘村创新“户清、村集、镇运”模式,实现专人上门收集250户垃圾,让垃圾日清率始终保持100%。
“每天早上8:30、下午16:00,保洁员准时来收垃圾,从不耽误。”村民陈叔说道。新塘村垃圾转运实行每天上门收集两次,日均清运垃圾500多斤。为了保障垃圾转运所需资金,新塘村探索“乡贤反哺+村民自筹+集体兜底”的路径,乡贤捐赠1.3万元购置转运车,村民小组账户中支出1万元,集体经济兜底日常运维,共同保障垃圾上门收集机制的长效运行。
全民参与的氛围更让机制落地生根。村里将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和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写入《村规民约》,实施“三榜”工作机制,设立排行榜、亮点榜、预警榜,督促村民落实“家门口”的卫生清扫、绿化养护和秩序管理。“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评选激发村民热情。村民们还能凭参与环境卫生志愿服务活动获取积分,通过积分制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兑换牙膏、面盆、洗洁精等实用生活用品,群众参与率从30%跃升至95%。此外,新塘村实行“户联网”网格化管理,按照“村划片、片划格、格联户”的服务治理原则,建立了“村支部书记牵头、干部包片、党员联户”的问题处理机制,村民可通过微信群实时反馈问题,形成“发现—处置—反馈”闭环,实现卫生问题常“清零”。
新塘村党建主题公园。
兴业富民:从“增收”到“强村”的跃升
走进村口,米粉深加工厂厂房的主体建筑映入眼帘,预计建成投产后,将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6万元。这是新塘村整合集体所有非农建设用地或村留用地,通过兴建标准厂房、仓储设施等,以物业租赁经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有效实践。
新塘村通过成立廉江市诚庆农业有限公司,利用强村富民公司引进了电动汽车充电、光伏、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目前,便民充电站项目已在新塘村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2万元;与南方电网综合能源(珠海)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发展光伏产业,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增加21万元村集体收入,多元化的产业矩阵逐步成型。此外,新塘村以“党建引领+村企联营”激活集体经济,通过入股湛江乡村振兴产品专馆新民运营点,获得年分红6万元,如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以上,较培育“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前实现快速增长,“环境美了,钱包也鼓了”成了村里的真实写照。
从“后进”到“先进”,新塘村的蜕变不是偶然。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这里既有“清洁焕新”的颜值提升,也有“机制创新”的制度保障,更有“兴业富民”的实力支撑。当干部群众清出干净的村道,当特色产业鼓起村民的腰包,这座村庄正以崭新的姿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