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呈岛风光。
资产规模从零起步到突破67亿元,资产负债率从93%优化至44%,信用评级从AA-跃升至AA级,从“小散弱”的传统国企到“四位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集团……翻开霞发集团的改革成绩单,一组组亮眼数据勾勒出国企改革的“霞山速度”与“霞山智慧”。自2022年战略性重组以来,这家年轻的区属国企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旧立新,用三年时间完成“从0到1”的跨越,成为驱动霞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推动“百千万工程”的主力军。
南柳河项目效果图。
蓬莱康养综合体效果图。
破局重构:从“一盘散沙”到“集团作战”
改革之初,霞山区属国企存在“小、散、弱”的发展困境,8家子公司各自为战,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2022年8月,一场深刻的变革悄然启幕——原区国资公司整合8家全资子公司,新成立5家专业公司,霞发集团应运而生,初步构建起涵盖城投、旅投、工投等12个业务板块的发展雏形。
“改革不是简单的‘搭积木’,而是要打破体制机制壁垒。”霞发集团负责人介绍,借鉴珠海、杭州、合肥等地改革的成功经验,集团2023年升级为区属一级国企,通过机构改革聚焦9大核心业务,年末资产规模突破35亿元,规模效应初显。
2024年,改革向纵深推进。聘请专业机构精准“把脉”后,《霞山区进一步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整体架构改革规划方案》出台,霞发集团明确“城乡+产业+资本运营+数字经济”四位一体战略发展格局。
2025年初,由集团董事长挂帅的改革领导小组全速运转,4大子公司分类施策推进改革,形成“总部强管控、子公司强专业”的高效运营体系。如今,集团已培育出4家一级子公司、31家二三级子公司(含14家混改企业)的产业矩阵,改革“组合拳”打出了发展新空间。
湛江南站数字电商科技产业园。
中国蚝都产业互联网平台实时信息一览。
创新驱动:让“沉睡”土地迸发新活力
从湛江大道进入岑擎村,两栋崭新的标准厂房映入眼帘。厂房外饰凸显浓浓的“海洋风”,令人耳目一新。霞发集团与岑擎村经济联合社达成40年合作意向,盘活村集体55.28亩低效用地,投资2.3亿元在此创建岑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
目前,园区已建成2栋标准厂房,另外3栋标准厂房正在加快建设,已签约入驻8家企业。项目建成后,预计园区年产值达20亿元、税收达6000万元,可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约3000人。
“这些地块原先是出租给私企,由于招商困难,土地效益很低,村集体每年仅有25万元租金收入。现在采取国企带村企的合作模式,预计村集体每年项目收益可达到132万元,比原来增加了几倍。”岑擎村村干部说。
这只是霞发集团盘活存量资产的一个缩影。在湛江汽车南站旧址,曾经沉寂的废弃厂区如今迎来蓬勃生机。霞发集团以“政府领导+国企投资+专业运营”模式,将这片闲置资产蝶变为数字电商科技产业园,不仅建成湛江首个地理标志产品展厅,更引入AI智能投手技术,打造“直播+物流+金融”生态链,获评“广东省电商助力百千万工程农特产品展销厅”。
在中国蚝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通过产业链高效整合,“湛江蚝”突破地域限制,线上线下联动拓宽市场半径;在锦江小区,2.3万平方米闲置29年的土地焕发新生,龙腾总部科创园吸引中建、中铁等央企入驻,2025年新增固投约4.5亿元。
在特呈岛,霞发集团联动村企全权负责整岛开发建设工作。通过“产业升级+生态修复”系统工程,这座海岛不仅2024年游客量增长117%,红树林面积更是翻倍至1000多亩。5880吨碳汇产品被北京某环保组织认购,“零碳之岛”项目入选国家级低碳示范案例库,登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舞台,让“绿色发展”成为霞山名片。
岑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
特呈岛的特色民宿。
资本赋能: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
“AA级主体信用评级!”2025年4月,这个消息让霞山国企发展迎来里程碑——霞发集团成为全区首家获此评级的区属企业,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霞山区发展前景以及霞发集团资产质量、经营效益和风险管控等方面的高度认可,有效提升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这份底气来自资本运作的创新突破。集团在全市率先组建超24亿元产业基金集群,筹建10.1亿元新兴产业基金聚焦新能源、高端制造产业链投资,筹建6亿元霞湾创投基金孵化食品制造、生物医药等科创企业。
更令人瞩目的是,母基金运作时间不足半年便成功走出湛江,战略并购全国金融系统第一家专业押运公司深圳威豹集团51%股权,填补了湛江市金融物流领域的空白,推动霞发集团实现资产规模与盈利能力的双重提升。
“基金+直投+混改”的组合拳激活了发展动能。通过“以投带引”引入广州味美控股建设智能微波炉工厂,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集聚;成立14家混改公司引入资本4800万元,充分利用混改公司灵活的市场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国有资本运作能力。
多元化融资体系更显成效。2024年公司获批专项债1.27亿元,实现融资金额6.2亿元,2025年上半年融资5亿元。5亿元公司债券正在深交所申报,“输血”变“造血”的良性循环已然形成。
位于新湖大道的中国蚝都大厦。
数智融合:“数据”要素释放发展新动能
今年5月,霞发集团下属子公司成功完成霞山区海滨码头客流、车流以及渔人码头渡轮客流分析等3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开辟了数据要素从资源储备迈向资产增值的全新阶段;6月,科技板块自主研发的“智慧文旅系统”“智慧食堂管理系统”获国家著作权认证,数字化转型从“技术应用”迈向“价值创造”。
数据要素市场化探索,是霞发集团加快数字化转型战略之一。集团与区政数局联动,携手中国移动、广州智算等头部企业,启动全域数字化转型,在政府治理、园区运营、文旅服务领域打造数字化标杆。未来还将开发政务数据授权运营系统,构建智慧城市管理中枢;特呈岛4A级景区智慧旅游平台正在搭建中,“数字文旅+生态康养”新模式将让海岛旅游体验升级。
改革三年间,霞发集团创造营收约4亿元,带动社会就业约3000人,交出了一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区域经济提质增效、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的三重答卷。站在新起点,这家年轻的国企以改革创新为笔,将在现代化新霞山建设的画卷上续写更多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