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溪边的野生水芋

2025-08-27 15:38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田章

浓浓的晨雾中,我依稀看到村前溪畔那个佝偻身影。老祖母的竹篮里,几个沾着露珠的野生水芋泛着墨玉般的光泽。

我的家乡在雷州半岛。家乡的小溪旁,成长着一种野生水芋。它们如同大自然洒落的精灵,肆意生长,一丛丛、一行行,毫无章法却又充满生机。它们从不向人们索取什么,无需悉心照料,不管狂风如何呼啸,暴雨怎样如注,都能在溪边稳稳扎根,倔强生长。它们安静地守望着小溪,不与溪流争喧嚷之宠,不与野花竞娇艳之美,周身透着一种低调又坚韧的劲儿。将水芋挖回家,简单煮熟,便成了纯天然的美味,既能填饱辘辘饥肠,又能慰藉孩子们的弱小心灵。

自我有记忆起,每年农历六月,便是祖母与野生水芋的约定之期。她总会迈着略显蹒跚却又坚定的步伐,前往村前小溪旁。彼时,年幼的我跟在她身后,满心都是对水芋的期待。当热气腾腾的水芋端上桌,那股熟悉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与普通香芋相比,毫不逊色。小时候的我,总是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抓,也不顾烫不烫,一口咬下去,软糯粉香的芋肉在舌尖散开,喉咙处那一丝痒痒的感觉,至今仍记忆犹新。听长辈们说,上世纪四十年代,祖母生下父亲后坐月子,家里穷得叮当响,野生水芋便是她那段艰苦岁月里的能量来源。在那个粮食短缺的年代,水芋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自然而然地,祖祖辈辈都与它结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缘。没什么文化的祖母,总爱用那句“俭吃得匀均,俭穿得件新”,给我们讲述过去的艰辛,教导我们珍惜当下,勤俭持家。

曾经,我每日从事繁重又脏累的农活,衣服总是破得很快。七旬的祖母,眼神已不太好,她总是在昏暗的灯光下,戴着老花镜,用那布满老茧的手,拿着针线,一针一线地为我缝补。每个针脚,都饱含着她对我的疼爱。

平日里,家中若是有了什么好吃的,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让祖母先尝,可她总是舍不得,亲戚有时送来稀罕物,她也会第一时间叫上已成家立业的我,非要我和她一起分享。我若是推辞,她就佯装生气,直到我吃了,她才露出欣慰又满足的笑容。

1999年2月,九旬高寿的祖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时的我,或许是因为明白生死无常,又或许是因为她走得安详,内心并没有那种撕心裂肺的悲痛。然而,当我整理她的遗物时,一个陈旧的小缸闯入眼帘。打开一看,里面是我们曾经孝敬她的一袋袋冰糖、面块,可如今,有的因存放太久,颜色变得泛黄暗沉,有的甚至因为受潮长出了霉斑。看着这些,我的泪水瞬间模糊了双眼。

祖母虽然离开了,但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如同一座明亮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她善良待人,勤俭持家,从不与人攀比、一心做好自己的生活态度,早已成为我们家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榜样。

如今,家乡的小溪旁,野生水芋依旧郁郁葱葱,它们无忧无虑地生长着,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它不仅能填饱肚子,更承载着我对祖母的无尽思念,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对我和后代儿孙来说,家乡的野生水芋,是永远的根,是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忘却的心灵归依。


编辑:周子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合湛高铁全线进入海上施工阶段
  • 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首艘国际航行船舶快速通关
  • 全市供餐学校100%接入市级“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
  • 武术散打比赛怎么看?湛江队教练为观众做“科普”
  • “戏曲进乡村活动”走进坡头区龙头镇
  • 湛江钢铁零碳项目码头再迎关键节点  两台港机成功滚装上岸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