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智慧商检”助力进口铁矿石跑出“加速度”

平均每批通关时间压缩约15小时

2025-08-28 18:27 来源:湛江云媒 作者:文/记者陈彦 通讯员陈桐 杨鹏博 图/通讯员宋嘉宁

近日,满载18.7万吨进口铁矿石的“裕和”轮,顺利靠泊湛江港40万吨级码头卸货。湛江海关所属霞山海关运用“智慧商检——大宗资源性商品监管(铁矿石)”业务场景对该批铁矿石高效完成远程监管验放。今年以来,该关不断深化24小时全通型智慧口岸建设,推动进口铁矿石通关效率显著提升,全力保障大宗资源性商品供应链安全稳定。

关员远程监控进口铁矿石在线检测结果。

“智慧商检”破解传统作业难题

“传统人工查验模式耗时长、效率低,仅靠关员加班加点已难以满足港口24小时连续作业和货物快速通关的需求。”霞山海关查验二科科长宋嘉宁说,“关员登轮或在码头抓斗边,通过眼看、手摸、鼻闻等传统方式查验,不仅影响港口作业,还存在安全隐患。”

转机出现在2024年12月,霞山海关率先在湛江港40万吨级码头完成“智慧商检——大宗资源性商品监管(铁矿石)”业务场景建设,全国范围内首次在公共码头成功打造“无感通关、智能监管、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进口铁矿石“智慧检验检疫”模式。

该模式依托近红外光谱仪、AI视觉识别装置、放射性监测仪等3类新型智能设备,开发10余种模型算法,对卸货传输带上的铁矿石开展全天候在线检测与风险判别,实现固废排查、夹杂物识别与分类、放射性监测等远程智能查验监管作业。

“无感支付”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技术的突破实现流程再造。如今,海关查验环节顺势嵌入企业卸货流程,铁矿船实现24小时“即靠即卸、边卸边检”。传输带上的矿石经过检测点时,近红外光谱仪瞬间完成成分分析和光谱鉴别;高清高速工业相机精准捕捉夹杂物,AI算法则进一步细化夹杂物类别;放射性监测仪对辐射超标的矿石实时发出报警。所有数据同步传输至海关智能查验监管平台,关员在监控指挥中心的屏幕前就能完成万吨货物的监管。

“传统查验方式需要码头中断作业流程进行配合,容易耽误船期。新模式运行后,码头卸货、泊位周转、堆场周转的速度都加快了,每吨铁矿石综合物流成本能节省1元左右,仅这一个码头,每年就可节省成本约2000万元。”湛江港集团散杂货分公司副总经理李保华说,“现在进口铁矿通关体验就像‘无感支付’,几乎感受不到海关监管的存在,却又处处感受到智能监管带来的便捷,智慧海关建设成果真正惠及了企业。”

“机器代人”高效应对极端天气

大型铁矿船在进出港时受天气、潮水影响较大,若不能及时靠港卸货,延误船期将产生高额的滞期费。

今年1号台风“蝴蝶”和6号台风“韦帕”影响期间,霞山海关密切跟踪台风动态,提前了解航道管控、船舶靠离等信息;主动靠前服务,指导企业运用“先放后检”、“预约查验”等通关便利化措施;同时进一步强化进口铁矿石“智慧检验检疫”模式运用,专人保障智能设备正常运行,确保船舶在防台前后均能即靠即卸、全程畅卸,有效助力港口抢抓作业效率,抢回受台风、强降水影响而耽误的卸货时间。

“以前遇到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要等风浪、雨势减弱后海关关员重新登轮继续查验,现在通过科技手段,码头符合安全条件即可随时卸货,真正实现了靠卸作业‘零延迟’。”湛江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业务员杨志宇表示。

据统计,今年1—7月,霞山海关共监管进口铁矿石190批、158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2.4%、3.8%。其中,通过“智慧检验检疫”模式监管1170万吨,占比达73.8%,平均每批通关时间压缩约15小时,据企业测算共节省综合物流成本约1200万元。

编辑:梁海飞
值班主任:莫松萌
值班编委:钟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恋上湾景 吻住云边
  • 持续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文明湛江”步伐愈加稳健
  • 烽火夜校薪传不息 抗战精神启迪未来
  • 高水准赛事与滨海风情“圈粉”各地健儿
  • “足球之乡”坡头镇——足球的“世界”都是坡头圩大
  • 合湛高铁全线进入海上施工阶段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