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解码“147”,打开文明创建新局面

2025-08-29 09:58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关月

8月27日下午,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在湛江国际会展中心召开。(8月28日《湛江日报》)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湛江,这座充满活力与魅力的海滨城市,正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让市民享受到更多的发展成果。在这过程中,有一组数字值得关注——“147”。“1”是要跳出“就文明创建论文明创建”这一思维定势,“4”是要做好与“百千万工程”、中心城区风貌提升、蚊媒疫情防控、民生实事办理等四方面的结合,“7”是要以“七项行动”为抓手,发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

先说这“1”——跳出一个思维定势。

谈及文明城市创建,不少地方曾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为检查突击整治占道经营,检查结束后乱象反弹;只在主干道张贴文明标语,背街小巷仍是“卫生死角”;把文明创建等同于“刷墙画标语”,却忽视群众对教育、医疗、交通的真实需求。这种“就文明创建论文明创建”的思维定势,本质是将文明创建视为“单项任务”而非“系统工程”,导致文明创建与城市发展“两张皮”,既难以形成长效机制,也无法让群众真正感受到获得感——城乡发展不均衡,乡村垃圾围村和城区文明街区的反差,会让文明缺了“全域底色”;基础设施跟不上,“断头路”卡着出行、老小区蚊虫乱飞,即便街道再干净,群众也难有“文明幸福感”;公共服务有短板,孩子上学难、看病排长队,文明创建就少了“民生根基”。

跳出“就文明创建论文明创建”思维定势,就是要用系统思维重构文明创建逻辑:文明创建不是“额外任务”,对城市而言既是一次全面体检,也是一次全面升级,带动的是城市硬件与软件、面子与里子、颜值与气质的全方位跃升。只有把文明创建嵌入城市发展全局,才能避免“一阵风”式治理,实现从“突击创建”到“常态文明”的转变。

跳出思维定势后,“4”是落地路径——“四个结合”。

这“四个结合”是系统思维的具象化,每一个“结合”都紧扣眼下发展的关键、靶向化解堵点痛点。

与“百千万工程”结合,直击“城乡文明不同步”。文明创建不能只抓城区,忽略乡村。以城带乡能让文明理念和实践延伸到乡村,缩小城乡文明差距,让文明成为全域共识,而非局部现象。

与中心城区风貌提升结合,破解“重颜值轻气质”。城市风貌不仅是建筑整洁,更要融入文明元素。在“一湾引领,四个圈层”的打造中嵌入文明内涵,能让城市既提“颜值”又增“气质”,让文明成为圈粉游客的城市名片。

与蚊媒疫情防控结合,体现“民生导向”。眼下的蚊媒传染病防控关乎群众健康,文明创建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两者结合既能改善环境、减少蚊虫,又能强化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让文明创建与健康保障同频共振。

与民生实事结合,则抓住了“创建惠民”的核心。文明创建好不好,群众看“自家事解决没”。解决交通乱象、“断头路”等问题,把民生实事办好、让群众得实惠,文明创建才能走进群众心里。

“4”的落地,终究靠“7”凝聚力量——“七项行动”。

“七项行动”的关键从不在于数字“七”,而在于背后的“齐”——发动群众齐参与,让文明创建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群众是文明创建的“活水源”。只有让群众从“旁观者”变“参与者”,文明创建才有持续动力。“七项行动”的价值,就是搭建平台让群众参与:机关干部、社区居民、青少年等不同群体,能在参与中体会文明的意义,让创建从“外部要求”变成了“内在自觉”。当群众亲身参与到环境整治、文明宣讲中,便会从“创建的受益者”变成“文明的守护者”。

说到底,“147”是环环相扣的“治理链”:“1”是“钥匙”,打破思维定势才能不跑偏;“4”是“桥”,让系统思维落地;“7”是“根”,群众参与让文明扎根。三者融合,让文明创建不是“面子工程”,而是统筹发展的“系统工程”;不是“政府独奏”,而是齐参与的“全民合唱”。

城市,因文明而美好。循着“147”密码,文明终将从“标语”成“常态”,从“目标”成“日常”。

编辑:唐嘉心
值班主任:莫松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广湛高铁新兴南至湛江北段联调联试工作正式启动 检测列车首次开进湛江北站
  • “网”聚乡村新图景 互联赋能绘振兴
  • 签约金额突破25亿元!2025白云·吴川产业协作联合招商推介会在广州举行
  • 专业化整合重组 霞山国企实现“一键换新”
  • 体育强镇绘就调风幸福图景
  • 恋上湾景 吻住云边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