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团考察南三岛青蟹养殖基地。 本报记者黄芷倩 摄
8月28日,由市委网信办主办的“网聚正能量 赋能百千万——我爱湛江和美乡村”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持续深入赤坎、麻章、坡头三区。中央及省市主流新媒体、网络名人、“鲜美湛江”网络推荐官等30多人,通过新媒体采风、短视频创作、直播带货等形式,挖掘乡村振兴鲜活案例,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百千万工程”最新成果,以互联网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赤坎:古城焕新 电商激活文化名片
采风团首站走进赤坎老街,这座承载着百年商埠文化的历史街区,通过博物馆陈列、古码头遗址展示和非遗体验,生动再现广州湾时期的繁荣景象。赤坎区博物馆自开放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超60万人次,开展文博社教、非遗研学等文化活动50多场次,成为市民和游客了解湛江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随后,采风团来到洪屋下村,实地了解“南桥街道社区建设示范项目”与“美丽乡村走廊”建设情况。该村“庭院经济”正逐步激活内生动力、联动全域,绘就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润橙数字科技直播基地,20个专业化直播间、40余名签约主播构建起“直播+数字技术+产业赋能”一体化服务体系。作为粤西首家全类目产业带服务商,该基地成功孵化超百个品牌,获评“2024年全国县域直播电商中心典型案例”,成为区域电商生态升级的标杆。
湛江海丰水产有限公司传承百年技艺,打造“湛江干鱼传统制作技艺”非遗名片。采风团走进该公司非遗馆,深入了解湛江鱼干加工、销售、物流全产业链体系。
麻章:智造升级 农旅融合绘就新景
采风团来到湛江德利车辆部件有限公司,该公司展示了传统制造业的“智造”升级。作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德利公司压铸年产能达4.5万吨,摩托车化油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0%,产品为国内外知名汽车及摩托车厂家配套,形成了覆盖日产、本田、通用、丰田四大全球市场的国际战略布局。
南国花卉科技园则呈现“花经济”的多元业态。园区引进150余家国内外知名花卉企业,建成粤西最大的花卉苗木产业基地和贸易集散中心,累计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该园蝴蝶兰远销欧洲。科技园还打造集赏花购花、亲子科普、国防教育、农业观光等多元融合的一站式花卉主题乐园。
坡头:数字引领 向海图强兴产业
在坡头区龙头镇山车村,采风团深入调研“百千万工程”建设成效。该村多渠道筹措社会资金,建成文化楼、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长廊、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素有龙头镇“后花园”的美誉。山车村采取“土地入股+自筹”模式,吸引多元社会力量共同打造集购物、休闲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业街。
中国移动(广湛)——坡头数字产业示范基地展示了5G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应用。该基地由多方合力打造,集电商运营、直播带货、新农人培训、短视频制作、仓储物流及教育实践于一体,致力构建现代化、全链条数字服务生态体系,推动“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流量变农资”,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
随后,采风组走进南三滨海旅游示范区少华家庭农场,深入了解东风螺养殖发展情况。依托当地优越的滨海生态环境,该农场东风螺肉质细嫩、品质优良,热销本地及福建市场。
来到湛江伟健生态休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风团实地考察南三岛青蟹养殖基地。工作人员打捞起产品向采风团展示,只只青蟹硕大肥美、挥舞蟹钳活力十足,对虾晶莹剔透、体态饱满,引得众人连连称赞、镜头聚焦。公司负责人介绍,基地依托红树林-贻贝-青蟹生态循环养殖,严格实施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确保了青蟹品质与可追溯性。公司还大力发展以青蟹为主题的休闲观光、研学培训等多元业态,有效带动农户增收和区域品牌升级。
本次活动创新性构建“专业媒体+网络大V+本地达人”三位一体传播矩阵,依托“媒体引流+直播带货”双轮驱动模式,获得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广泛报道,相关话题引发网友热议,生动呈现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