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霞山国企改革系列之破旧立新篇——

专业化整合重组 霞山国企实现“一键换新”

2025-08-29 09:03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策划/黄康生 采写/记者林宇云

俯瞰霞山临港工业园区。本报记者张锋锋 摄

从68家“小散弱”国企分散经营、半数亏损,到“双龙头”引领、资产规模增至约70亿元;从依赖商铺出租的传统路径,到深耕生物医药、文旅融合、新能源的现代产业布局;从负债率高企的发展困境,到AA级信用评级的市场认可——霞山区国资国企改革,以一场波澜壮阔的专业化整合重组,完成了从“拖后腿”到“排头兵”的华丽蝶变,为霞山现代化建设与“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能。

破冰:顶层设计锚定改革方向

时间回溯至改革之初,霞山区属国企的发展困境如同一道难题摆在眼前:68家国企分布在各街道、部门,资产像“撒芝麻”般分散在五金、食品、汽修等传统领域,多数企业以出租商铺为主业,核心竞争力薄弱,部分企业沦为“僵尸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堆积如山。“当时不少国企连工资都快发不出,资产趴在账上‘沉睡’,与新时代国企的使命要求严重脱节。”参与改革的工作人员回忆道。

破局,需从顶层设计开始。霞山区成立由区委书记挂帅的国企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将改革纳入全区中心工作“头等大事”,定期召开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系统学习中央、省、市政策文件,赴改革先进地区“取经”。为摸清“家底”,该区聘请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地毯式清产核资,对68家国企的资产结构、债务情况、人员构成、业务布局逐一登记造册,形成了翔实的“改革台账”。

“改革不能‘一刀切’,要让每一家国企都找到新定位。”基于调研成果,霞山区制定《进一步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整体架构改革规划方案》,明确“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多元化发展”思路。2022年8月,聚焦城市综合开发运营的霞发集团应运而生;2023年8月,区国资公司经改制变成霞兴集团,专攻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与运营服务业务。一“开发”一“服务”,两大集团的定位清晰明确,为后续整合重组打下坚实基础。

从高空俯瞰湛江特呈岛,一座生态与人文交相辉映的海上岛屿跃然眼前。 本报记者张锋锋 摄

聚能:资产整合激活“沉睡”资源

改革中,霞山区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以霞发集团为核心,通过无偿划转、收购、招拍挂、项目合作等“组合拳”,撬动“沉睡”资产“活”起来。

该区先将原国资公司下属8家优质子公司整体划入霞发集团,再陆续接收区属资产4710万元,购入东风电影院、霞山电影院及宿舍楼、荷花市场、农村污水净化站等29处资产,价值达9360.91万元。老旧市场升级为便民综合体、污水净化站服务乡村振兴、旧小区翻新成科创园……原本分散低效的资产,如今变成了服务民生、拉动发展的“优质资产”。

数据见证变化:霞发集团资产总规模从成立之初的“零起点”飙升至67亿元,资产负债率从93%的高危线降至44%,步入健康良性区间;2025年4月,霞发集团成功获评AA级主体信用评级,成为霞山区首家获此殊荣的区属国企,拿到了对接资本市场的“通行证”。霞兴集团也交出亮眼答卷: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2.5亿元,2025年1至7月成交业务合同金额超2.9亿元,国有资产的“含金量”与日俱增。

提质:业务整合走向“专而精”

“以前几家国企都做建筑工程,你抢我夺、互相压价,利润薄;现在整合到一家公司,资质升级了,项目也多了。”霞发集团建筑板块负责人的话,道出了业务整合的“红利”。

国企要做强,必须告别“小而全”、走向“专而精”。改革中,该区全面清退国企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像“梳理头发”般整合同质化业务:将分散在各企业的建筑施工业务归入霞发集团下属公司,推动其升级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新增地基基础、钢结构、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向霞发集团授予城市运营、产业园区运营、特呈岛运营“三大运营权”,让其专注城市开发与产业培育;引导霞兴集团聚焦城乡服务、产业服务、资产管理、建设开发四大板块,成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专业队”。

经过两轮优化,霞发集团将一级子公司从9家整合为4家,构建起“城乡+产业+资本运营+数字经济”四位一体格局;霞兴集团将7家一级子公司精简为4家,形成“服务+运营”的专业化体系。如今,霞发集团旗下子公司华鸿公司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负责的乡村污水治理项目覆盖多个村庄,获评2025年全省“百千万工程”表现突出集体。

拓路:市场化融资引“活水”

“以前国企融资只能靠银行贷款,现在我们有基金、有债券、有战略投资,渠道多了,底气也足了。”霞发集团金融板块负责人说。

霞山区打破“政府输血”的传统思维,以市场化手段为国企引入“金融活水”。霞发集团创新“政府主导、国企搭台、市场运作”模式,像“磁铁”般吸引优质合作伙伴:与15家央企、省企和优质民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资收购3家民营企业,股权投资12家企业,成立14家混改公司,引入各类社会资本约4800万元。

与此同时,霞发集团在全市率先发起组建产业基金集群,构建起总规模24.1亿元的“母基金+专项基金+创投基金”矩阵——3亿元的霞山华药蓝湾基金聚焦生物医药,5亿元的霞发产业母基金布局先进制造业,10.1亿元的霞发新兴产业基金深耕新能源,6亿元的霞湾创投基金孵化科创企业。基金矩阵的“威力”迅速显现:霞发产业母基金运作不足半年,便成功并购全国金融押运行业龙头深圳威豹集团51%股权,填补了湛江市金融物流领域的空白,为霞发集团新增年营收超5亿元。

霞发集团优化融资结构,2024年获批2个专项债项目、获得资金1.27亿元,实现融资总额6.2亿元,目前正筹备发行企业债券;霞兴集团也实现融资“破冰”,下属2家子公司获6家银行7140万元授信贷款,国企发展的“资金池”持续充盈。

使命: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如今走进霞山,处处能感受到国企改革带来的新变化:特呈岛旅游度假区在霞发集团运营下,年接待游客量突破65万人次;昔日的湛江市汽车南站向电商物流枢纽迭代升级,获评“广东省电商助力‘百千万工程’农特产品展销厅”;岑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里,标准厂房施工机械轰鸣作响,新进驻的企业工作人员忙碌地调试设备……

从“求生存”到“谋发展”,从“传统经营”到“现代运营”,霞山区属国企的角色正在悄然转变。霞发集团深度参与11个“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总投资达22.3亿元,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中挑大梁;霞兴集团化解一批历史遗留问题,为国企轻装上阵扫清障碍。截至2025年6月,霞发集团营业收入约4.8亿元;截至2025年7月,霞兴集团营业收入超1亿元,两家集团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更成为霞山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下一步,我们要推动霞发集团资产规模向100亿元冲刺,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国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区属国企力量!”霞山区国企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说。告别破局之路,霞山国企改革翻开新页。这场以专业化整合重组为抓手的变革实践,正凭借强劲的内生动力,为霞山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具分量的时代答卷。

编辑:唐嘉心
值班主任:莫松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恋上湾景 吻住云边
  • 持续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文明湛江”步伐愈加稳健
  • 烽火夜校薪传不息 抗战精神启迪未来
  • 高水准赛事与滨海风情“圈粉”各地健儿
  • “足球之乡”坡头镇——足球的“世界”都是坡头圩大
  • 签约金额突破25亿元!2025白云·吴川产业协作联合招商推介会在广州举行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