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向“教育名城”阔步迈进

2025-09-09 17:05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艾才国

9月1日,我市不少学生走进了崭新的教学楼,在更加舒适明亮的环境中求学。记者了解到,2025年度全市计划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17095个,截至8月底,我市新增公办学位共10883个。(据9月6日《湛江日报》)

一座城市的竞争力,体现在诸多方面,可以是人文地理环境,也可以是营商环境。而教育,作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地位日益凸显。近年来,作为人口大市、教育大市,湛江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战略,仅2025年度,全市就计划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17095个,以“补短板”为起点,全面推深做实教育名城建设。

历史早已证明,教育是一座城市最值得付出耐心和等待的事业,在教育上抓到的机遇是最有价值的机遇,在教育上赢得的发展是最有潜力的发展。为此,锚定“教育名城”建设目标,湛江需要固强补弱、精准发力。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核心追求,把握好“硬件”与“软件”、“城镇”与“乡村”、“数量”与“结构”、“公办”与“民办”的关系,解决短板问题,促进教育均衡,打响质量品牌,由此推动教育由数量增长、规模扩张转入质量提升、公平优质的新发展阶段。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打造“教育名城”当然要建强教师队伍。大力启动“名师培育工程”,通过返聘、引进等各种方式,吸引名校长、名教师到湛江从教,并广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让优质师资流动起来……同时大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加强教师待遇保障,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让教师享有崇高社会声望、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

改革出成果,创新出效益。打造教育名城就要不断深化改革。办学模式上,通过“名校+薄弱校”“城区校+乡村校”的集团化办学,让优质管理、课程资源快速辐射薄弱校区;育人环节,深化“双减”实效,用科技、艺术、劳动等特色课后服务替代“题海”;评价体系则转向“五育并举”,将品德、身心健康等纳入考核,推动学校从“育分”真正转向“育人”……一系列改革措施必将激活教育领域“一池春水”。

教育兴则湛江兴,教育强则湛江强。久久为功为“教育名城”建设筑基、赋能、聚力,今天的教育之花就是明天的发展成果;今天的莘莘学子就是明天的国家栋梁。

编辑:周子琪
值班主任:罗颖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改善城市市容市貌,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 湛江市老干部大学(湛江市改制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举行揭牌仪式
  • 看,“红月亮”!记者记录月全食全过程
  • 凝聚共识激发动能,湛江启动“美好家园”共建行动
  • 麻章镇教育促进会成立
  • 注意!台风“塔巴”逼近,湛江赤坎金沙湾海滨浴场紧急关闭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