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列承载着建筑材料货物的海铁联运班列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肇庆缓缓驶出,在湛江港顺利搭载上“湾港共建号”海铁联运班轮,前往下一站海南自贸港,标志着“肇庆—湛江—海南”海铁联运班列线路正式开通。相比传统公路运输方式,这条新线路可节省约20%的时间成本,同时降低15%的综合物流费用。
作为湛江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主要运营主体,陆海新通道运营湛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通道湛江公司”)以发展交通物流为重要抓手,通过夯基础、优组织、强服务,织密物流网络,有效发挥湛江处于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西部陆海新通道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处及湛江港深水良港优势,逐步构建联通新通道沿线的网络服务体系。
班列航线越织越密,特产跨越山海走出国门
近年来,湛江深度参与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过扶持政策、联动铁路货运、协同西南通道各区域平台共建等举措,深入拓展腹地货源,促进形成以黔粤为代表的东西部双向协作,湛江港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集装箱物流中心和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港口,为实现国家“公转铁”运输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撑。湛江港集团不断织密航线网络布局,推动落实分拨中转机制,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南自贸港间物流合作,逐步构建联通粤琼及中西部地区的水运体系动脉。
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粮食集装箱经湛江港铁路发运到遵义,享受西部陆海新通道内陆运输税费扣减优惠,实现“一箱到底”“一单到底”运输;装载比利时复合肥料的跨境海铁联运班列从湛江保税物流中心转至湛江港物流中心鸣笛启程,通过“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的新型班列出口至老挝……在这条国际物流和贸易大通道上,货畅其流,动能澎湃。
新通道湛江公司自2022年5月投入运营以来,三年间累计开通运营海铁联运班列线路44条,外贸专列线路1条及跨境班列线路7条,对内辐射12省(自治区、直辖市)、30市、54站。从东三省到西南、从西北到海南自贸港、从东南到西南,承载着各地货物的班列经湛江港送往祖国各地,乃至搭乘中欧班列、中老铁路、中越班列,跨越山海走出国门。
新通道湛江公司通过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形成以湛江港为集散中心,连接珠三角和海南地区的物流新通道,提升湛江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影响力。
依托新通道,湛江港与内地联动进一步得到加强,辐射云贵川渝、桂湘琼等腹地,提供更加便利、低成本的物流服务。湛江港集团取得进口粮食、肉类、水果和再生资源等作业资质,口岸资质不断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湛江本地企业进出口箱量也随之增长,湛江港集装箱区域枢纽港的建设持续强化。截至目前,新通道湛江公司集装箱运输累计突破102588标箱,铁路班列开行突破2050列,货值约140亿元,为客户节约物流成本超过2.06亿元。其中,发运本地货物集装箱运输完成约51988TEU,货值超78.5亿元,为本地客户节约物流成本约7600万元。
打通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刷新“湛江速度”
随着海铁联运实现物理空间、数据信息的一体化运营,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顺利打通,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至东南亚国家,通关手续更便捷,物流成本更低。以重庆货源经湛江港海铁联运出口至东南亚泰国林查班港为例,货物从湛江港到林查班时间约为8—10天,相比传统江海联运耗时缩短一周以上。
近日,“海铁联运+并行港”的创新模式国际联运线路也在同步推进。由贵州遵义始发装载轮毂的集装箱运抵湛江港,后续将经海南洋浦国际港中转后海运至泰国曼谷港口。其中,自铁路运抵湛江站,到装船出港等10多个操作环节停留不超过24小时,从拖车入港到海关放行、办理出口不超过2小时,进一步刷新“湛江速度”。
三年间,新通道湛江公司先后开通了“海南自贸港—湛江—云南”“重庆—湛江—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湛江—海南自贸港”“海南自贸港—湛江—湖南”“青海—湛江—海南自贸港”“河源—湛江港—海南自贸港”“海南—湛江—英德”等海铁联运线路,创新“湾港共建号”积极打造新型交通经济走廊,累计完成海南区域进出口箱量达7612TEU。
未来,湛江将依托新通道,构建与国家重大战略深度衔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湛江区位交通优势相匹配的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运行体系,同时,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效能,培育枢纽经济发展新动能,发展枢纽经济。
据悉,新通道湛江公司将通过延续扶持政策,着力提高本地产业在新通道沿线的市场竞争力,助力广东省持续拓展与中欧、东盟等境外区域的经贸往来,逐步建设成为连接中亚、中欧、中老及中国西南区域的物流大通道,促进产业物流深度融合。据该公司预计,2025—2027年将有约70000TEU的本地集装箱可享受到陆海新通道公司申请的铁路运费下浮及省市两级的新通道政策所带来的红利,可为本地企业节约成本10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