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着力打造“人才引力场”

2025-09-10 08:08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陈天心

近年来,广东以“头号工程”力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着力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粤东西北地区人才承载力持续增强。(9月9日《湛江日报》)

9月9日,湛江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报道。这篇文章,从“史上最难毕业季”遇上“史上最强春招”的视角切入,解读了广东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所带来的聚才效应。同日,湛江日报也刊发了《从湛江出发把论文写在蔚蓝大海》的报道,介绍来自湛江的首届“香江学者计划(湾区项目)”入选者丛平平。

从实现粤东西北“零突破”的香江学者计划入选者,到湛江湾实验室里成长起来的科研骨干,再到不远千里举办专场活动向广大学子送“福袋”……这一幕幕,令人清晰感受到:在“百万英才汇南粤”的浪潮中,湛江正以“人才引力场”的构建,破解粤东西北城市引才留才的共性难题。

对湛江而言,“百万英才汇南粤”,是机遇,也是挑战。

湛江打造“人才引力场”,源于三重现实需求。从区域协调看,广东“百千万工程”旨在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湛江若不能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不仅难以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更会困于人才“空心化”;从产业升级看,湛江以“四绿一蓝”现代产业为支柱,这些产业的高端化转型,亟需海洋科技研发等专业人才,没有人才支撑,“产业蓝图”只能停留在纸面上;从城市发展看,过去湛江多是人才“输送站”,青年人才留不住、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导致城市创新活力不足,唯有构建引力场,才能将“流量”转化为“存量”,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的人才动能。可以说,打造人才引力场,是湛江补齐发展短板、跟上全省步伐的必答题。

引力场是物理学中描述物体间引力相互作用的概念,其产生离不开有质量的物体。构建人才引力场,湛江的关键在于找准“场源”——以特色产业筑牢引力根基。不同于珠三角的综合性产业布局,湛江的优势在“蓝”、特色在“海”,于是将海洋牧场、深远海装备、绿色石化等特色产业,转化为独一无二的引力源。这种“以产业定引力”的思路,让湛江的人才吸引不再是“广撒网”,而是“精准锚定”——产业需要什么人才,就搭建什么平台、提供什么机遇,让人才与产业形成“共生共荣”的闭环,从根本上避免“引得来、用不上”的困境。

强化人才引力场的“场强”,湛江靠的是平台搭建与区域协同的双重发力。引力场的强度,取决于人才能否获得成长机遇。于是,湛江一方面向内“筑巢”:依托湛江湾实验室、海洋牧场研究院等特色科研载体,构建“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平台,让人才有机会参与国家级项目、接触行业前沿;另一方面向外“借力”:借助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优势,通过“飞地引才”“联合攻关”等模式,让湛江的人才共享大湾区的创新资源。丛平平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合作,正是“湛港互联”的科研“双城记”,让湛江的人才实现了“借梯登高”。这种“内外联动”的平台建设与区域协同,让引力场的“强度”持续升级。人才在湛江不仅能就业,更能实现职业成长。

不断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湛江的“人才引力场”必将释放更大能量。

编辑:徐卫民
值班主任:罗颖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改善城市市容市貌,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 湛江市老干部大学(湛江市改制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举行揭牌仪式
  • 看,“红月亮”!记者记录月全食全过程
  • 凝聚共识激发动能,湛江启动“美好家园”共建行动
  • 麻章镇教育促进会成立
  • 注意!台风“塔巴”逼近,湛江赤坎金沙湾海滨浴场紧急关闭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