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白鹭爱来”是花式赞美

2025-09-15 13:17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陈天心

湛江龙轩村一滩涂上,数千只白鹭或振翅翩跹,或静立浅滩,绘就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9月14日《湛江日报》)

9月14日《湛江日报》头版刊登了一张很“治愈”的图片——滩涂上,一群白鹭如莹白繁星散落,振翅时似白云掠过水面,与远处的碧海蓝天一起,构成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关于这幅图片,最动人的注解莫过于相关报道中当地村民那句朴素的感叹:“现在白鹭越来越多,这里成了它们的聚集地!”研究人员更是用四个字高度概括——“白鹭爱来”!

一句“白鹭爱来”,没有华丽辞藻,却是对湛江红树林生态保护最生动的“花式赞美”。因为这句赞美不是来自某个奖项、某份证书,而是来自上千只白鹭的主动选择;不是源于刻意的宣传招引,而是源于候鸟对宜居环境的本能奔赴。

“白鹭爱来”,赞的是湛江红树林织起了“安乐窝”。白鹭是检验一地生态质量的“活标尺”,它的聚集与否、数量多寡,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出区域生态环境的优劣。龙轩村从过往的零星见鸟,到如今“千鹭齐飞”,变化的不仅是鸟的数量,更是生态的质量。而这一变化,是红树林带来的。通过红树林营造工程,盘根错节的根系成了“天然净化器”,滞留泥沙、净化水质,为鱼虾蟹贝打造优渥生存空间;塘口放水、进水节奏的优化,让滩涂生物繁衍更活跃,泥滩水洼里的“美食”,成了白鹭不愿离去的理由。当红树林长成“安乐窝”,去滩涂有“自助餐”,白鹭的“爱来”自然水到渠成。

“白鹭爱来”,赞的更是这座“红树林之城”的坚守。生态改善从非一蹴而就的“突击行动”,而是日复一日的“绣花功夫”。龙轩村之所以能成为“白鹭乐园”,背后是湛江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持续投入:不只是简单栽下树苗,更兼顾植被修复与生物链培育;不局限于红树林本身,更统筹滩涂、塘口、水质的整体优化,开发“红树林+种养耦合”生态产业。红树林修复工程让海岸生态系统从“脆弱”走向“强健”,塘口放水的科学调控让滩涂生物链从“稀疏”变得“繁茂”,村民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让人与鸟从“疏离”转为“共处”。白鹭用翅膀投票,认可了湛江建设“红树林之城”的成效——这份来自“用户”的认可,比任何监测数据都更具说服力。

“白鹭爱来”的背后,还藏着湛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智慧。这座城市没有把红树林当作“发展包袱”,而是将其打造成“生态名片”:依托红树林湿地发展生态旅游,让游客在观鸟、赏林中感受自然之美;引导渔民转型生态养殖,让“护林”与“增收”形成良性循环。村民们发现,保护好红树林,不仅能留住白鹭,还能留住“绿水青山”带来的长远效益——这才是“白鹭爱来”最深层的价值:它不仅是生态保护的“成绩单”,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小确幸”。

未来,只要继续守好红树林、护好生态链,定会有更多“爱来”的故事在湛江上演。

编辑:周子琪
值班主任:莫松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蓝”:港城天空的咏叹调
  • 吴川: “一个饼”撬动县域20亿元大产业
  • 赤坎医院东路公共车位被“霸占”
  • 湛江“四色梦想”加速实现
  • 校园公交专线架起民生“暖心桥”
  • 千鹭齐舞奏响生态乐章 东海岛龙轩村滩涂成白鹭“欢乐园”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