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童年蝉鸣里的时光密码

——解读黄恩《谷雨蝉鸣》的诗意

2025-09-16 12:18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龙泉笔

“蝉声——总是北国的雨短,南方的风长。”郑愁予笔下的蝉鸣总带着地理的叹息,而黄恩的《谷雨蝉鸣》却像一串时光密码,在仲春与初夏的临界点,为我们打开通向童年的月光宝盒。

这首诗的立意宛如一面双面镜:正面映照着煤油粘胶捕捉蝉鸣的童趣,背面沉淀着中年回望的怅惘。诗人以谷雨时节的蝉鸣为时空锚点,在二十四节气特有的东方时间美学中,用“煤油泡制的粘胶”这种充满年代感的细节,将工业化之前的农耕记忆凝固成琥珀。当我们读到“扑腾扑腾溅起浪花”时,仿佛能闻到河水里青苔的气息,这种通感手法如同开启记忆的潘多拉魔盒,让每个读者都在文字里打捞起属于自己的童年碎片。

全诗宛如一部手摇放映机,以蒙太奇手法剪辑出六个诗意场景。在“煤油泡制粘胶”的化学实验室般的童趣里,我们看见《城南旧事》里英子捉蟋蟀的身影;当“白云朵变成奇趣动画”时,宫崎骏《龙猫》中的乡野幻想跃然纸上。最妙的是“炊烟中妈妈喊回家”的镜头,将莫言笔下高密乡的黄昏炊烟,与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的朦胧诗境奇妙交融,在虚实相生间构建出集体记忆的乌托邦。

诗歌的韵律设计暗藏玄机,看似自由的句式实则遵循着农耕文明特有的呼吸节奏。“录一段/念一遍”的动词重复如捣衣声声,“扑腾扑腾”的拟声词是童年心跳的律动。当“韶年忽过多少春秋”的长句与“初夏蝉鸣心中长留”的短句相遇,形成了时光流逝与记忆永驻的张力结构,恰似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的现代回声。

在情感维度上,诗人完成了从个体记忆到集体乡愁的升华。当我们看到“青绿着一年的寄望”时,会想起沈从文笔下翠翠等待的边城;“天上缓缓的白云朵”让人联想起梵高《星月夜》的流动笔触。这种跨越艺术门类的情感共振,使诗歌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光胶囊。正如诗人在结尾处将蝉鸣化作永恒的心跳,我们突然明白:那些在河水中扑腾的浪花,原来都是时光溅起的涟漪。

这首诗最动人的密码,藏在“煤油泡制的粘胶”这个工业文明前夜的意象里。当电子粘蝉器取代煤油胶,当APP提醒代替妈妈呼唤,黄恩用诗歌为我们保存了最后一批农耕时代的萤火虫。在这个AI开始撰写情诗的年代,《谷雨蝉鸣》提醒我们:真正的诗意永远生长在沾着露水的童年记忆里,就像蝉蜕永远挂在初夏的枝头,等待某个落雨的黄昏被重新发现。

编辑:周子琪
值班主任:莫松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跟着醒狮去旅行”,遂溪在广州向全国发出最“甜”文旅邀请函
  • 湛江红树林修复创新模式  解锁生态经济双赢密码
  • “湛江蓝”:港城天空的咏叹调
  • 送展进校园
  • 椹川大道绿化修剪“精雕细琢”  扮靓城市交通动脉
  • 吴川: “一个饼”撬动县域20亿元大产业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