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蔚蓝的北部湾吹来,轻拂过金沙湾畔遥望碧海的“奥运女神”雕塑,掠过海滨公园扬帆搏浪的帆板女郎铜像,穿梭于街头静立的“跳水冠军”主题公交候车亭之间。在湛江,体育从不局限于赛场——它镌刻在城市的肌理中,涌动于日常的呼吸里。从世界冠军的摇篮,到惠民便民的健身步道;从专业运动员千万次翻腾入水的坚定,到普通市民晨昏锻炼时洋溢的笑脸……一座活力港城,正以水为韵,以动为魂,在全运东风的吹拂下,携带着冠军基因与全民热忱,从容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全民健身日湛江潜校青少年交流赛。记者黄芷倩摄。
精英引领,筑梦全运
在今年成都世界运动会的开幕式上,中国滑水运动员徐露在摩托艇的牵引下踏浪而行,于水光交错的瞬间点燃了水中主火炬,上演“水火交融”的震撼一幕,赢得全球瞩目。她再接再厉,在随后举行的滑水女子尾波滑水自由式比赛中勇夺冠军,为中国代表团再添荣耀。从赛前备战到开幕式点火仪式的反复彩排,徐露的出色表现离不开被誉为“冠军摇篮”的国家级训练基地——湛江潜水运动学校的全方位支持与坚实保障。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校管理的国家蹼泳队已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等国际大赛中斩获近500枚蹼泳金牌。在世界运动会备战期间,该校圆满完成了成都世运会残疾人自由潜水、蹼泳、滑水项目备战参赛及服务保障任务,三支集训队伍更是取得了7金2银1铜、破3项世界纪录的优异成绩,金牌贡献率达到中国代表团金牌总数的20%。值得一提的是,残疾人自由潜水项目队伍全部为湛江籍运动员,从“零起点”到“领奖台”,最终收获4枚金牌、破2项世界纪录。
训练馆内,教练员的指导声与运动员的击水声此起彼伏。学校设有潜水处、滑水处等专项管理处室,并配备科研、医疗、后勤等全方位保障团队。在管理方面,学校实施严格的反兴奋剂制度,建立完善的食宿训练管理体系,每日食品留样、人员用药登记等细节均严格执行,确保运动员在安全、规范的环境中备战大赛。
“我们不仅培养冠军,更希望将水上运动的种子播撒到每个湛江人心中。”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湛江潜校正打开大门,积极开展“三大行动”,包括冬夏令营、市总工会合作培训和“五进”(进企业、进行业、进协会、进工会、进学校)推广计划。2025年,学校举办的多期青少年冬夏令营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400余名8-17岁青少年参加,其中湛江本地学员超过200人。活动内容涵盖蹼泳、滑水、潜水等专业技能训练,还融入了海洋知识讲座、环保主题绘画及团队拓展等多元课外模块。
学校与湛江市总工会、市教育局合作开展游泳普及活动,已培训800余名游泳初学者。学校全年对外开放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等场馆,并引进马拉松、铁人三项、短道速滑等项目队伍来校训练,形成了多元化的训练体系。
作为驻湛国家级单位,学校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协助湛江申报国家级水上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目前,学校正与市旅控集团合作,共同推进特呈岛索道滑水公园、森林公园水上体育公园及军博园等多个重点项目落地,丰富市民和游客的水上运动体验。
赛事引领也是学校推动运动普及的重要方式。全国滑水锦标赛连续十余年在湖光岩风景区举办,今年11月还将举办“湛江国际潜水大赛”,包括亚洲蹼泳锦标赛、水肺潜水公开赛和滑水俱乐部冠军赛三大赛事。
为推动项目创新和标准建设,湛江潜校正在制定水上体育公园建设标准,计划首先在森林公园进行试点,打造集训练、赛事、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水上运动基地。“我们希望改变当前体育公园同质化严重的现状,打造具有湛江特色的水上运动空间。”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民健身日湛江潜校篮球青少年赛事。记者黄芷倩摄。
全民参与,活力港城
清晨六点,市体育中心的智慧健身步道上已经聚集了不少晨练的市民。这条2021年建成的全省第二条无感智慧健身步道,配备着人脸识别AI摄像头、户外体测设备等13件智能装置,三年来已累计接待健身市民216万人次。市民可在设备上进行身高、体重、体脂、心率等测试,检查自己的运动强度与状态,了解自己的人体水分率、体脂肪率、基础代谢等各项身体指标。
“现在锻炼太方便了,刷个脸就能记录运动数据,还能和朋友们比拼步数。”正在步道上健走的市民李先生说。2025年,全民健身广场新增20套健身器材,这些设施因实用性强、贴近市民需求,平均每日使用人数达2000人次。
据统计,2025年7月至8月期间,市体育中心每周接待市民达2.1万人次。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传统项目持续火热,其中篮球场地在周末时段尤为紧俏,常常供不应求。随着我市大力推广网球运动,网球参与人数显著增长,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与此同时,跑步、健步走等户外健身活动也日益受到市民青睐,成为大众健身的新风尚。
在今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当天,市体育中心实行全面免费开放,人流量较平常增长约45%,网球场、羽毛球馆预约量比平日翻倍,运动爱好者早早到场,还吸引大量首次参与的市民。
为保障各类运动项目有序开展,市体育中心推行“互联网+预订”模式,实现场馆线上预约、实时更新,避免资源空置与使用冲突。同时,建立灵活调整机制,如遇天气等原因可提前办理退场。市体育中心还通过分时段、分功能区域进行科学管理,并配备专人进行现场引导与设备维护,2025年上半年已完成50余次设施巡检,更换及检修户外器材10余次,确保市民健身安全。
全运东风,激活城市运动基因
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部分赛事落户湛江,城市的运动热潮持续升温。乘着全运会的东风,湛江正积极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城市经济、品牌与文化发展的“增量”,全面激发城市活力,提升综合影响力。
市体育中心自202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2024年北部湾城市(湛江)第九届体育舞蹈公开赛、2024年全国武术散打精英赛、2025年全国青少年空手道U系列赛等多项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这些赛事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更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当前,湛江市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群众体育赛事丰富多元,如“村BA”“村超”、马拉松、龙舟赛等赛事活动广泛开展;“水上运动之城”建设成效显著,跳水、帆船、桨板等项目竞技与普及并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扎实推进,每年为约8000名市民提供体质测定与健身指导。
市体育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承办全运会将为湛江全民健身的发展带来新机遇。通过赛事宣传、设施升级、专业人才交流及社会力量参与,市民健身意愿和运动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
从专业运动员的训练基地到普通市民的健身场所,从国际大赛到社区运动会,湛江正在构建一个多层次、全覆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运会带来的不仅是几场比赛,更是一种运动精神的传播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
夕阳西下,市体育中心的篮球场上依然人头攒动,湛江潜水运动学校的训练馆里依然灯火通明。这座因水而兴的城市,正在全民健身的大潮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激情。从市民健身房到全运大舞台,湛江正以运动为笔,描绘着一幅生机勃勃的城市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