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以“夜市”为媒 让中医药文化“潮”起来

2025-10-17 09:04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人义(遂溪)

10月11日晚7时,伴随着阵阵本草清香与市民的欢声笑语,湛江市第二届中医药文化夜市暨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正式启幕。(据《湛江日报》)

这是一次极具创意的公共文化服务探索,它用“接地气”的方式,让古老的中医药文化在城市的烟火气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民众健康意识的普遍提升,中医药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如何让中医药走出“望闻问切”的诊室,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过去,中医药的推广多依赖于讲座、展览、义诊等传统形式,虽然专业性强,但往往显得“高冷”,与年轻群体存在一定距离。而湛江此次举办的中医药文化夜市,正是对这一困境的有力回应——它巧妙地将中医药元素融入市民熟悉的“夜生活”场景,用“逛吃玩”这样轻松愉悦的方式,实现了文化惠民与健康普及的双重目标。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市民们漫步在金沙湾畔的广场上,耳边是悠扬的民乐,鼻尖萦绕着艾草与陈皮的清香。一边是中医专家现场把脉问诊,提供个性化的养生建议;一边是中药师手把手教孩子制作香囊、药皂,寓教于乐;不远处,或许还有岭南特色的凉茶铺,提供祛湿解暑的时令饮品,还可以扫二维码了解配方功效。这样的场景,既有温度,又有深度。它不再将中医药塑造成一门艰深的“学问”,而是还原为一种可感、可触、可参与的生活方式。当一位年轻人因为一杯酸梅汤而对“生津止渴”的中医理念产生兴趣,当一位老人在推拿体验后感叹“原来这就是经络”,文化的种子便已在不经意间悄然播下。

更值得称道的是,此次活动选址于赤坎区金沙湾奥运女神广场。相比于在博物馆或文化馆内举办的小众展览,夜市的形式显然更具开放性与包容性。它不设门槛,无需预约,市民在饭后散步、遛娃的间隙,就能自然而然地参与其中。这种“无感融入”的传播方式,恰恰是最高效的。

此外,活动选择在10月中旬举办,也颇具时令智慧。此时正值秋意渐浓,气候由热转凉,正是中医强调的“秋冬养阴”“润燥防病”的关键时期。活动内容若能紧扣节气特点,推出如秋梨膏制作、润肺茶饮品尝、秋季养生讲座等主题项目,不仅能提升服务的实用性,更能强化民众“顺应四时”的养生观念,让中医药的智慧真正指导生活。

一场成功的文化活动,其意义远不止于现场的热闹,更应成为激发城市文化活力的“引信”。此次中医药文化夜市,若能持续举办、不断升级,未来或可发展为湛江的城市文化新名片。想象一下,每年金秋时节,市民与游客都期待着这场“中医嘉年华”,它不仅展示本地地道药材、特色疗法,更可联动餐饮、旅游、文创产业,推出“中医主题旅游线路”“养生美食地图”等衍生产品,从而形成一条“中医药+”的产业链,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然,我们也需保持清醒。文化夜市的热闹背后,应始终坚守中医药的科学性与专业性。无论是义诊服务还是知识普及,都必须由具备资质的专业人员提供。同时,活动组织需注重安全与秩序,尤其是在人流密集的夜间,要做好医疗保障、消防安全和交通疏导工作,确保市民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文化大餐。

总而言之,2025年湛江市第二届中医药文化夜市,是一次充满烟火气的文化创新,为传统中医药搭建了一个亲民、近民、乐民的展示舞台,让“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成为湛江这座滨海城市的新风尚,让中医药真正“潮”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编辑:唐嘉心
值班主任:苏碧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湛江市广湛产业园人才驿站揭牌 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
  • 破圈•跃升•出海
  • 从荒弃珊瑚瓦屋到农文旅标杆
  • 市城管执法局开展“净靓”行动宣传
  • 湛江日报社与民航湛江空管站举办羽毛球友谊赛
  • 2025廉江家电秋季(广州)博览会启幕 链全球资源加速“品牌出海”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