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跨境电商助力“百千万工程”湛江产业对接大会直播区,外语主播正对着镜头推介爆款产品。(10月23日《湛江日报》)
11个县域特色产品集中亮相,多家企业与全球头部电商平台签约合作,中英文直播连线全球买家……这场产业对接大会,不是简单的“好物展销”,更是湛江以跨境电商为“桥”,让县域产业带与全球市场“握手”的生动实践。从廉江小家电到徐闻菠萝,从水下机器人到吴川羽绒,这些带着“湛江印记”的产品踏浪出海,印证着一座“新桥”对县域经济的重塑之力。
这座“桥”,是打通供需的“对接桥”。过去,县域好物出海,常困于“酒香怕巷子深”:有产能却缺出海渠道,有特产难触海外市场,中小企业单打独斗找平台、谈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如今大会“搭台”,一边是亚马逊、阿里国际站等全球平台带着流量“下沉”,一边是11个县域特色产品抱团亮相“出道”,供需两端从“隔空喊话”变为“见面握手”。更关键的是,“跨境电商助力湛江县域产业启航行动”启动、20余家企业签约,让单次对接变成长期联结,零散的“出海单”将汇聚引动规模化的“出海潮”。
这座“桥”,也是产业升级的“成长桥”。跨境电商的价值,不仅仅是“把货卖到国外去”,更在于倒逼本地产业从“增量”转向“提质”。大会设培训、邀专家,讲合规运营、授品牌打造,正是帮湛江企业补短板——过去廉江家电多做贴牌,如今借平台指导推进“智能化+多语言适配”;徐闻菠萝从卖鲜果到做白兰地、搞“酒+零食”组合,靠的就是对海外“精致酒饮”需求的精准把握。而“跨境电商+产业带”“跨境电商+海外仓”的协同路径,更让产业升级有了支撑:遂溪竹制品借海外仓实现“一件代发”,小家电企业靠全托管模式专注研发生产,从“卖单品”到“创品牌”的跨越,正让“湛江制造”变成“湛江口碑”。
这座“桥”,更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振兴桥”。“百千万工程”是湛江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而县域经济是“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湛江近3000个跨境电商卖家、四类业务模式全覆盖的基础,是县域产业振兴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廉江小家电借跨境出口12.9亿元、带动产业链就业,徐闻菠萝借电商实现“农产品到品牌酒饮”的价值跃升,这些实践恰恰说明:把跨境电商的“桥”架到县域产业带,既能让农特产、智造品走出去,更能让技术、品牌、人才沉下来,最终会反哺县域产业,让“出海”与“振兴”相辅相成。
这座“桥”,一头连着湛江县域的“好家底”,一头连着全球市场的“新需求”。只要持续把“桥”修得更宽——让资源更下沉、物流更顺畅、动能更充沛,湛江好物定能从“圈粉全球”走向“扎根全球”,为“百千万工程”写下“外贸赋能县域经济”的浓墨重彩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