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湛江晚报》上看到湖光岩“半城雨”公益书吧暨半城雨读书会揭牌,前天带河南朋友前往游览,果然在“天然氧吧”附近看到了它的“亭亭玉立”,也果然有学生在静静地翻书。于是想说几句话。
在我的藏书里,有一本梁思成先生的《凝动的音乐》,是先生的建筑学著作。其中有一篇题为《致车专员的信——湛江湖光阁设计意见》,是梁思成先生1964年3月22日写给湛江行署车金铭专员的。文章从湖光岩里的湖光阁的建筑风格到艺术造型,提出了四个方面十条意见,包括梁柱的大小、油漆的颜色、石基的宽厚度、门窗与栏杆的风格,都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并画了两份详细的草图。
作为把一生交给书的教书匠,我的体会是:湖光岩就是一部大书,不仅是湛江乃至全国旅游的名片,更是值得一读再读的、具有说不尽话题的名著。这是历史与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财富。这笔财富应该也必将传给我们的子孙。
所以,让书吧落户湖光岩,是文旅、文化部门热情而到位的策划,也为湖光岩这部“大书”增添一道具有书香的风景——让所有游客汲取大把“文化负离子”,或许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南下湛江23年,我多次带着油饼与开水,在湖光岩一坐一天,我的《不悟斋韵语》和《人文湛江》里的湖光岩部分,就是在湖边的石凳上最后完成的。如今有了自己的书吧,我会去得更多,坐得更久。宽泛一点说,园中所有亭台、石凳、木椅、草坪……,都应该是“书吧”的延伸与拓展。如果能够在门票上再“开放一些”——例如为附近高校师生发放更便宜的“读书年卡”,让能够背诵有关湖光岩的李纲、苏轼、郭沫若、董必武、陈毅诗词者免费入园——想必“书声琅琅湖光岩”也会成为这座国家4A级著名景点的另一道风景。
最后,笔者更有奇想:如果能够筹集资金,把湖光阁就按照梁思成的图纸修建,旁边辅以大墙,刻上梁先生的信,又是一块宣传本地的文化重镇。
郭沫若有诗留在湖光岩的楞严寺:“拂壁寻诗句,三韩有硕儒。”相信中外游客与读书爱书的人们会欣赏世界地质公园的朗朗书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