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遂溪县界炮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利用闲置校舍发展灵芝产业。 记者张锋锋 摄
近日,记者走访遂溪县多地发现,闲置校舍正焕发生机:界炮镇坦塘小学闲置校舍改造为药食菌培育基地,菌菇飘香里藏着致富密码;洋青镇水流初中转型公办幼儿园,朗朗童声破解“入园难题”;江洪镇姑寮小学化身双馆融合体,老建筑流淌着新活力……
近年来,遂溪县坚持“资源整合、因地制宜、效益优先”原则,以“一校一档”动态管理为抓手,实施“一校一策”精准盘活,让闲置校舍成为赋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县7处校舍改造项目全面投用,12处启动改造并部分释放功能,在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产业驱动:旧校舍育出“新财源”
聚焦乡村产业升级需求,近年来,遂溪县创新“村企合作”模式,推动闲置校舍向产业基地转型。
界炮镇精准对接帮扶资源,联动省消防救援总队、中交广州航道局引入广东问祥药膳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投资超千万元将坦塘小学改造为珍稀药食菌培育基地。依托中国科学院广州微生物研究所技术支撑,基地建成1座标准化菌孢车间、8间智能培养室,实现灵芝、猴头菇等高附加值品种全年培育。
“基地建起来,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周边村民的话语道出实效:项目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提供120个就业岗位,村民月均收入大幅提升。遂溪县还同步推广“公司+农户”模式,企业免费提供菌种包与技术,引导农户利用闲置房屋参与种植,户均月增数千元。
目前,这一模式正加速复制,6处镇域闲置校舍将陆续改造为特色农产品基地,持续放大产业带动效应。
民生提质:闲置资源变“幸福资产”
以民生需求为导向,遂溪县将闲置校舍转化为普惠性公共服务设施,让“闲置”变“实用”。
教育扩容过程中,原洋青镇水流初中、岭北镇迈生小学升级为标准化公办幼儿园,新增900个优质学位,有效缓解周边幼儿“入园难”;平安建设一线中,附城镇头甫小学转型为附城派出所,既实现财政资金集约利用,又提升治安响应能力,达成“一举两得”成效;军民融合领域里,黄略镇碧丽华小学旧址无偿供给部队作为战术训练基地,在强化练兵备战实效的同时,深化了军地协同发展纽带。
“以前送娃上幼儿园要跑五公里,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入园。”洋青镇家长的心声,正是闲置校舍转化为“民生红利”的生动注脚。
功能复合:老校舍释放“多维效能”
打破单一功能局限,遂溪县深挖闲置校舍复合价值,实现“一址多用”效能升级。
江洪镇姑寮小学打造“校史馆+村史馆”双馆融合体,农耕器具、贤达档案、民俗物品等乡村记忆载体系统展陈,年接待游客超千人次。文化引流激活周边民宿、餐饮及土特产销售,构建起“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岭北镇茶亭小学则升级为森林消防综合训练基地,智能物资库、模拟训练场等专业化设施一应俱全。日常承担队伍驻训与技能培训,应急时快速转为指挥中枢与物资枢纽,这一“平急两用”模式,为全县森林火灾防控和综合救援效能筑牢根基。
“闲置校舍盘活是遂溪推进资源集约利用的生动实践。”下一步,遂溪县将持续优化“一校一策”实施方案,推动更多闲置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注入更强劲动能。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