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下称“联席会议”)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记者从会议上获悉,今年前8个月,全国现行政策中支持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近1.3万亿元,助力企业创新动力更强、制造业实力更稳。
面向2026年,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举措将持续加力。会议明确要针对企业反映的原材料、人工、资金负担重的问题,进一步谋划出台新的惠企纾困政策;建立健全惠企政策常态化运行机制,集中解决一些政策不解渴、不精准、不直达、不便捷的问题。
“十四五”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10万亿元
当前,多部门协同发力,推动惠企减负政策落实落地,积极改善营商环境。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柯吉欣表示,“十四五”时期,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推动出台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不断完善涉企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初步建立直达基层的服务企业工作体系。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0万亿元,有力减轻了企业负担。
助力企业纾困,离不开普惠金融的扎实推进、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健全。
金融监管总局银行检查局副局长朱彤介绍,截至今年9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06%,较各项贷款增长高5.65%。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落实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企业获得感。
“我们创新建立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综合性涉企收费目录清单。截至8月底,国务院各部门、各省级目录清单已基本建立,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涉企收费管理更加规范。”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费明硕说。
多地也因地制宜,创新举措,在优环境、减负担、增活力、强服务上下功夫。
例如,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山东省构建了“标签化+大数据”政策匹配机制,对企业进行惠企红利智能识别与精准推送,并聚焦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堵点难点,构建“物流+制度+融资”三维降本体系。“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累计减轻企业负担约2700亿元;预计全年减负3800亿元以上,惠及企业超过400万家次。”该负责人说。
谋划减轻企业负担新举措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当天发布的《2025年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今年以来企业综合成本负担较上年有所减轻,为提振发展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外部形势复杂严峻和部分行业供求矛盾凸显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对原材料、人工、资金成本负担的主观感受仍较明显。
记者获悉,围绕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相关部门将统筹谋划2026年减轻企业负担工作。
“2026年是‘十五五’的开局之年,各级减负部门要研究谋划减轻企业负担新思路、新举措并积极推动纳入各级‘十五五’规划中。”柯吉欣表示,要结合经济形势变化,保持适当的减税降费力度,建立健全惠企政策从研究出台到实施、评估完善直至退出的全链条高效运行机制,集中解决一些政策不解渴、不精准、不直达、不便捷的问题。
他同时表示,针对企业反映的原材料、人工、资金负担重的问题,要进一步谋划出台新的惠企纾困政策。同时,进一步规范惠企政策发布,推动政策平台互联互通,简化惠企政策兑现流程。
围绕金融助力企业纾困,朱彤表示,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坚持问题导向,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加强涉企行政行为规范
《报告》通过对全国31个省(区、市)减负工作以及20000多家大中小微型企业开展调查评估,指出当前涉企行政事项清单制度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整体水平稳步提升,但部分涉企行政执法仍待进一步规范。
对此,相关部门将建立健全规范涉企行政行为标准制度,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费明硕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多部门进一步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持续加强涉企收费政策评估审核,研究出台涉企收费政策评估审核和论证工作指引,深入开展存量涉企违规收费政策专项整治。
“下一步,要持续完善涉企行政法律法规,规范涉企行政行为标准,优化行政行为流程,创新清单化管理方式,完善问题投诉处理机制。持续巩固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成效,防范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行为反弹回潮。”柯吉欣说。
此外,记者获悉,相关部门将持续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集中解决妨碍市场公平准入、限制企业跨区迁移等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记者 郭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