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湛江市司法局一楼“尚学堂”内思想碰撞、成果频现,湛江司法行政AI大模型鲲鹏矩阵总结培训会在此召开。16个模板探索课题组及鲲鹏一、二团的代表依次登台,将一个个AI模型的“进化成果”搬上讲台,生动展现了人工智能与司法行政工作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效,为湛江“AI渗透之城”建设贡献力量。

模型竞秀展锋芒 破解司法行政痛点难题
“过去人工审查政府合作框架协议,需耗时数小时翻阅多部法规,现在借助AI模型秒级就能完成跨库检索并生成综合报告。”培训会上,政府文件合法审查AI模型的演示让在场人员直观感受到技术赋能的力量。该模型通过关联法律库、案例库、政策文件库,实现了法律检索的秒级响应,彻底告别了传统“人找法条”的低效模式。

基层调解工作中,AI模型同样大显身手。基于“鲲鹏矩阵”与Ragflow技术开发的“调解方案与协议书生成工具”,能快速提取纠纷核心要素,依据现行法律和优质案例生成专业方案,矛盾焦点识别准确率达90%,准确度超85%,将基层调解员从繁琐的文书工作中解放出来。
社区矫正领域的AI应用成果尤为突出。吴川市王村港司法所等4个试点单位,通过“鲲鹏矩阵”生成社区矫正方案68份,10分钟内即可完成全流程制作,方案可采用率达90%以上;赤坎区司法局借助模型办理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将原本3至4小时的耗时缩短至10分钟以内,效率提升超80%。而公证文书生成场景中,委托书撰写与核验时间从半小时压缩至5-10分钟,返工率从18%降至3%以下,一系列数据彰显了AI模型的实用价值。
“人少事多、效率不足”曾是司法行政工作的突出难题,如今在“鲲鹏矩阵”的支撑下,律师资格审查、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等诸多重复性工作被AI高效承接。以律师资格审查为例,原本需一天完成的海量资料核对,现在半小时即可完成,让干警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矛盾化解、帮扶教育等服务群众的核心工作中。

迭代升级拓新局 绘就智慧司法发展蓝图
此次培训会上展示的亮眼成果,源于湛江市司法局持续深耕AI融合的坚定实践。今年2月7日,该局成立“司法AI融合攻坚专班”,2月19日正式启动“鲲鹏矩阵”建设,如今已在全国率先建成司法行政综合垂直大模型,构建起覆盖“算力-数据-大模型-智能体”的全栈智能落地体系,并于9月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这一重大成果。
发布会后,“鲲鹏矩阵”加速迭代,已完成从3.0到4.0的版本跃迁,模型能力与场景适配性显著提升。目前,系统已研发80余个智能体,覆盖法律援助、立法普法等核心场景,其中“鲲鹏智答”平台累计服务群众超2.6万人次,90%用户评价其解答“专业、易懂、实用”。在技术保障上,系统实现国产化部署,通过等保2.0三级认证,构建“数据安全立方体”机制,确保司法行政数据安全。

面向未来,湛江市司法局明确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在场景建设上,将坚持“业务驱动、场景引领”,深化与小包公、海大协华等企业合作,围绕行政复议等核心业务打造标杆应用,同时收集完整卷宗、典型案例等素材,为模型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在推广应用上,将以2025年底实现全市122个司法所和10个基层司法局全面应用为目标,12月拟通过政法内网将“鲲鹏矩阵”部署至县(市、区)一级,逐步推广算力盒子,打通基层智能应用“最后一公里”。此外,还将加强与华为、摩尔线程等企业合作,探索轻量化算力解决方案,降低基层部署门槛与使用成本。
“我们将持续优化‘鲲鹏矩阵’,让人工智能为老百姓提供更公正高效的司法行政服务。”湛江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罗东玲表示,作为湛江“AI渗透之城”战略的标杆应用,“鲲鹏矩阵”已吸引全国20余家单位前来调研,其建设经验正为全国司法行政智能化建设提供可复制的“湛江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