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记者手记:奥林匹克精神穿越风雨

2025-11-27 14:55 来源:新华社 作者:记者赵建通

新华社希腊古奥林匹亚11月26日电(记者赵建通)由雅典前往古奥林匹亚是一段近四小时的车程,记者一路得以领略伯罗奔尼撒半岛起伏的山丘地形、壮丽的海岸风光,以及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

在距开幕72天之际,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圣火火种采集仪式26日在古奥林匹亚举行。或许本届奥运盛会火种采集的日期过于靠后,让仪式和天气预报里连续雨天不期而遇。

仪式方案被迫调整后,米兰奥运圣火点燃采用提前备下的火种,并以视频画面的方式补足仪式流程。但26日的采集仪式上,阳光却始终普照。

11月24日,演员在圣火火种采集仪式彩排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吕优 摄

预报的雨没来,未雨绸缪的工作人员也不算白忙一场——未来的奥运火种采集多了一种经过实测的备选仪式。

奥运圣火采集在大众心中往往与蓝天、古迹、自然的光影联系在一起。但得益于提前采集的备用火种,加之视频画面辅助,整场火种点燃仪式依然完整,且不失庄重与神圣。

预报中将至却最终未落的雨,让奥运火种采集仪式50多年来又一次在室内举行,也让古老而现代的奥运文化在仪式传承上再度焕发新意。

“第一次在室内举行点火仪式是在1968年法国格勒诺布尔冬奥会上。当时的仪式非常简短,只是点燃火种,然后将火炬交给首棒火炬手。这次是第二次。但我们进行了充分准备,我们有时间在博物馆集合、在这里排练,因此呈现出新的视觉效果,我认为最终的效果非常出色。”仪式编导伊格娜迪欧对记者表示。

唯一遗憾可能是场地有限,观众难以亲临观看。不过,如今网络技术手段发达,采火瞬间随着直播信号在弹指间触达全球。

11月26日,演员在仪式现场表演。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天气是不可控因素,而奥林匹克运动恰恰倡导在变化和挑战中坚持目标、追求卓越。如今将采集仪式改到室内,是为了确保火种采集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也体现了现代奥运在传承传统的同时具备的灵活调整能力。这种对不可预期环境的尊重与应对,也可视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延伸。”一位现场观看仪式的奥林匹克专家说。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本身是古希腊祭祀活动的产物,因而十分注重仪式感。在古希腊时期,奥运会获胜者头戴橄榄枝花冠的奖赏便起源于宗教祭祀仪式,寓意对丰收与和平的向往。

向往和平,还发生在更多的时空中。在火种采集的前一晚,奥林匹克休战宣言签字仪式在希腊举行。在一周之前的纽约,第8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新上任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在大西洋两岸奔走呼吁。

火种采集现场,考文垂在发言时情不自禁、潸然泪下。“我本不该如此激动,但这个地方意义非凡。”在全场掌声中,她继续说,“在当今分裂的世界里,奥运会拥有真正象征性的意义。我们的责任是确保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能够和平相聚,激发全球观众的梦想与希望,这才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考文垂演讲中途,哽咽声起,现场摄影师反应过来纷纷高举相机,几个镜头甚至慌张碰在一起。仪式场地的变换,未能妨碍情感与信息的传递。

自1894年国际奥委会创立以来,奥林匹克仪式文化不断演进,也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具象载体。而奥林匹克精神,已历经千年风雨,成为闪耀在人类文明星空中永恒的存在。

一时难测的风雨,改变不了世人对和平的向往,阻挡不住人心相聚的步伐。

编辑:何海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中交广航局湛江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展示生态新图景
  • 雷州东西洋清淤工程如火如荼
  • 岭南师范学院赛点准备就绪  静待水产“尖兵”赛场争锋
  • 2025年广东省海洋经济职业技能大赛火热举行
  • 2025世界潜联东、西亚蹼泳锦标赛暨2025世界潜联东、西亚青年蹼泳比赛:中国队昨日获8金6银3铜
  • 湛江:从“赛事出彩”走向“城市出圈”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