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发愤图强 众志成城为实现湛江五年崛起而努力奋斗

2011-12-30 10:19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刘小华

 

三、推动五年崛起、建设幸福湛江的主要举措

机遇前所未有,目标催人奋进。我们要紧紧抓住难得机遇,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推进“五个加快”,全力推动湛江加速崛起。

(一)加快提升产业竞争力,全力做大做优经济“蛋糕”

实现五年崛起,关键是经济崛起。要把提升产业竞争力、做大做优经济“蛋糕”作为头等大事,为建设幸福湛江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加快发展“五大五新五特”产业。这是做大做优经济“蛋糕”,实现五年崛起的重中之重。一要全力发展大钢铁、大石化、大纸业、大旅游、大物流“五大”产业,打造现代产业体系龙头。把广钢环保迁建、中科炼化项目作为头号工程,举全市之力为两大项目提供最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快建成鉴江供水枢纽工程、东海岛铁路等关键配套基础设施,加快炼化、钢铁和晨鸣二期项目建设,确保如期建成投产。充分利用大项目效应延长产业链条,尽快形成钢铁、石化及造纸三大产业集群。以“黄金海岸、热带绿都、天南古邑、魅力港城”为主打品牌,整合旅游资源,重点打造“五岛一湾”滨海旅游和湖光岩生态旅游核心区,打造环雷州半岛滨海旅游产业带、吴川东南部和徐闻南部旅游增长极、雷州和徐闻历史文化旅游板块、市区至吴川滨海旅游板块、廉江和遂溪生态观光旅游板块,逐步形成“一心一带两极三板块”旅游格局,把旅游业培育发展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以港口物流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构建辐射粤西乃至环北部湾和大西南地区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二要大力发展新海洋、新能源、新电子、新医药、新材料“五新”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把发展海洋经济摆上更加重要位置,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和依法用海,高水平编制全市海洋经济综合发展规划,科学利用海域、海岛和岸线资源,重点发展海洋油气开采与利用、海洋化工、船舶修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现代渔业等新兴海洋产业,争取成为国家级海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中国远洋渔业产业基地,打造海洋经济强市。有序发展风能,加快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千方百计引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新电子产业项目,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服务业。推动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在海洋生物制药、生化制药、疫苗产业等生物医药领域有新突破。加快发展新合金、高分子聚合物、节能环保型材料、新型建材等产业,形成全省新材料产业基地。三要重视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家电、特色家具、特色食品、特色文化“五特”产业,优化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十百千万”工程,支持做大正大(湛江)等大型现代农业项目,打造一批现代农业旗舰,打响“中国南珠之乡”“中国热带水果之乡”“中国冬季菜篮子基地”“中国华南最大花卉苗木基地”等品牌,努力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加快家电、家具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培育自主品牌和龙头企业,形成国内具有显著竞争力的家电、家具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食品工业,引导制糖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加快发展食品饮料和以果蔬、水产、禽畜等农海产品为原料的特色加工业,打响“中国月饼之乡”“中国对虾之都”“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等品牌。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建设产业园区。这是做大做优经济“蛋糕”,实现五年崛起的核心载体。一要加快建设工业园区。把东海岛作为工业立市的主战场,全力推进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加快规划建设石化、钢铁、高新技术等三大产业集聚区,把东海岛建设成为具有强大承载力和带动力、闻名国内外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和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加快奋勇经济区建设,重点发展“五新”产业和面向东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全市工业发展又一重要增长极。加快廉江(顺德)、吴川(龙岗)产业转移园及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食品工业园、医药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专业园区,争创更多省级产业转移园和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构筑县域工业发展载体。继续开展园区建设“三讲三评”活动,掀起比学赶超高潮。二要加快建设旅游产业园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五岛一湾”滨海旅游产业园,用好省滨海旅游产业园竞争性扶持政策,加快打造代表广东形象、全国知名的滨海旅游产业示范区,争当全省滨海旅游业排头兵。近期重点加快特呈岛、南三岛和东海岛龙海天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力争把特呈岛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海洋公园、高品质的滨海生态休闲度假区,把南三岛建设成集国际邮轮母港、大型滨海主题景区、高端休闲度假酒店群于一体的国家级滨海旅游示范区和湛江旅游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的重大增长极。三要加快建设商贸物流园区。依托市区,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发展金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建设一批标志性写字楼、高星级酒店群和精品片区,加快打造粤西最大的中央商务区和麻章商贸物流中心。依托钢铁、炼化两大项目及其配套产业,建设东海岛物流园区。依托港口,以湛江湾内港区为龙头,在全市布局若干个港口物流园区,形成西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港口物流基地;以30万吨级油码头为平台,建设南中国石油最大集散中心。依托水产、北运菜、花卉苗木等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

加快壮大县域经济。这是做大做优经济“蛋糕”,实现五年崛起的重大举措。一要全面推进“三化”进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集约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工业化,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围绕资源上项目,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园区抓招商,大力发展农海产品精深加工和特色经济,积极引导项目、资金等要素向县域布局集中,建成大唐雷州火电等县域重点项目,切实增强县域工业竞争力。加快推进城镇化,支持雷州建设生态型文化名城、廉江建设北部湾新兴工业城市、吴川建设具有江海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遂溪建设湛江后花园、徐闻建设对接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海峡城市,提高中心镇的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城镇的产业集聚水平和吸纳就业能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民工入户积分制,有序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城镇集聚,培育县域发展增长极。二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要加快农村道路硬底化改造,抓好江海堤围和水库除险加固,提升农村发展承载力。认真搞好村庄规划,鼓励、引导农民建房向集镇、中心村集中,推动农村集约发展。推进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打造一批彰显湛江风情的生态宜居新农村,巩固提高生态文明村建设水平,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加快做强民营经济。这是做大做优经济“蛋糕”,实现五年崛起的生力军。要大力实施民营经济“十百千”计划,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健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缓解融资难问题。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严厉查处刁难、妨碍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吸引更多湛江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创业。加大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引导民间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改提供技术支持;鼓励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竞争力。

突出抓好招商引资。这是做大做优经济“蛋糕”,实现五年崛起的第一抓手。要坚持“大税大干、小税小干”,追求“高效益、高科技、高速度,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务求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突出专业招商,充分发挥钢铁、石化、旅游、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对接央企省企等六大专业招商队伍的“突击队”作用。突出产业链招商,围绕钢铁、炼化、造纸等大项目及其下游产业,瞄准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和民营500强企业招商,延伸产业链,打造航母式产业集群;同时,瞄准我市产品空白、技术空白招商,努力实现新兴产业“无中生有”。

(二)加快建设宜居城乡,奋力打造区域性国际城市

城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按照“提升规划、加快建设、完善功能、打造亮点、强化管理、注重经营”的思路,以提升城市能级为重点,以建设市区“六大中心”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全力打造现代宜居宜业宜游区域性国际城市,为推动五年崛起、建设幸福湛江构筑强大载体。

加快构建“三环四通”大交通格局。构建发达交通体系是打造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重要依托。要掀起新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大力构建以深水大港、国际机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乡公路、管道运输为支撑,市区成环、海湾成环、半岛成环,市外通高铁、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快速、村村通公路的“三环四通”大交通格局。力争五年建成新的湛江国际机场,加快建成茂湛铁路、合湛高速铁路、汕湛高速公路和海湾大桥西连接线、湛江大道,加快建设环雷州半岛一级公路、东海岛至雷州市高速公路和调顺跨海大桥,改造提升海滨大道等一批市区主干道,规划建设南三岛至东海岛海底隧道;加快推进40万吨级航道、宝满集装箱码头和东海岛、徐闻南山、雷州流沙、廉江龙头沙、遂溪草潭、吴川等港区建设,构建环雷州半岛港口群;加快建设东海岛至三岭山油库成品油管道、霞山港区至廉江原油管道,努力构筑五种交通方式俱全、更臻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为打造区域性国际城市夯实基础。

加快拓展提升中心城区。拓展城市空间和提升城市品质是打造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关键。要高起点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强化规划约束力,推动市区由南北带状发展向环湾发展,打造海湾城市新格局。以建设第十四届省运会主场馆为契机,把海东新区作为城市建设新战场,打造湛江最亮丽的城市新名片。以钢铁、炼化两大项目为依托,加快建设东海新城,努力建成闻名国内外的现代化工业新城。以湛江大道、疏港大道为轴线,加快规划建设麻章至东海岛大桥区域及湖光片区,努力建成以生态、休闲、科教、文化为主的西城新区。加快市区与遂溪的同城化进程,打造中心城市后花园。积极推进“退二进三”,加快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实施城市建设精细化工程,推动中心城区转型升级,建设“首善赤坎”“魅力霞山”,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加快推进“五城同创”。提升城市美誉度是打造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重要内涵。要有序推进、统筹抓好“五城同创”共性工程,深入推进城市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序化“五化”工程,下大力气治理城市“六乱”和交通秩序,建立长效化管理机制、精细化管理模式,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不断提高现代城市管理能力。力争2013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2014年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16年创建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取得重大进展。

坚决守住蓝天白云碧水底线。优化宜居生态环境是打造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后劲所在。要按照建设宜居城乡的要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低碳、绿色、生态发展道路。严格环境准入,坚决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体系,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对湛江湾和近岸海域、主要河流和地下水资源的环境监测与综合整治。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饮水安全。加快建设城市绿道和沿海防护林、滩涂红树林、森林公园、交通绿色长廊、江河水源涵养林、城区公园绿地、工业园绿化缓冲区等七大生态景观林带,力争2012年建成广东省林业生态市。加快编制实施《雷州市徐闻县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科学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努力把雷州半岛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发展区,让湛江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23456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百万英才汇南粤”粤西专场招聘会在广东海洋大学举办
  • 燃情绽放!广东工人艺术团送文艺首站走进湛江坡头
  • “五一”假期,霞山区将推出文旅嘉年华
  • 湛江文旅又“上新” 赤坎寸金新景亮相 
  • “湛将”杨富华夺得男子南棍金牌!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传统项目赛区)落幕
  • 市民读书购书热情“爆棚”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