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取无度,海洋终于不再慷慨
当雷州半岛步入现代文明,生产力的迅猛提高让海洋的更多价值被挖掘出来:海洋养殖、海洋油气、海洋航运……巨大财富让人类不断向海洋深处开发。
在近海,高位虾池、密密麻麻的鱼排和蚝桩既让不少湛江人富了起来,也让海水开始变质。一些水域水质变黑,发出令人掩鼻的气味,甚至有些海域发生鱼群死亡的现象;日益强大的捕捞能力让海洋渔业资源渐渐枯竭;此外,一些工厂、企业在海岸沿线布局,污水直排导致水体污染;海洋失去了往日的光华,渔业资源日益减少,各种生物锐减。

2005年,湛江港内2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还发生过大规模赤潮,造成大批海鱼缺氧死亡。2008年4月,坡头区官渡镇石门乡华握村村民发出了救救两条“黄金水道”的呼声。官渡和石门两条水道是咸淡水的交汇处,有极其丰富的海洋资源。由于近年来上游工厂增多,大片海岸滩涂被筑堤造塘,海洋环境遭受破坏。官渡一带狭窄的水道布满鱼排、网箱和蚝桩,受污染的虾塘水直排入海,导致水质恶化。地处北部湾、水质清澈的流沙湾海域,也曾发生水体污染事件,导致鱼排养殖的大量鱼类死亡。
一位老渔民告诉记者,由于近海水域污染严重,鱼类产量大幅下滑,现在渔民在近海几乎捕不到鱼,想捕鱼必须大船出海。为保护宝贵的渔业资源,渔民自觉遵守休渔规定,同时扩大网眼,但对海洋水体的保护,依然无能为力。
湛江城区环抱着湛江海湾,市民对于海湾水质的退化有着直观感受,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又是城市运转不可避免的副产品。一边是城市的飞速发展,一边是不再慷慨而且越来越贫乏、越来越丑陋的海洋……湛江人与海洋的关系,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