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清障,惊醒海洋保护意识
当“生态型海湾城市”成为湛江人的宏图,我们惊觉湛江海湾的生态竟已经岌岌可危:南三岛、特呈岛、东海岛一带,渔排和网箱取代了大海的粼粼波光;饲料、污水和鱼虾排泄物让海水发黑发臭,城市的核心公共资源黯然失色。

没有了生态,海湾何存?没有海湾,海湾城市何存?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从2011年底开始,历时近一年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海湾清障行动,打响了海洋环境保护的攻坚战。整治重点是湛江港务油码头、宝满工业园到调罗一带海域,从湛江港的入口到加隆码头的主航道。整治对象主要是普通网箱、深水网箱、浮筏式贝排、棚架式贝排等各种养殖捕捞设施。
湛江人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空前的:此次海湾清障总投入3亿多元,涉及6个县(区),海域面积185.5平方公里,岸线243里,涉及渔民2059户10394人。清障中拆除网箱61944个(其中抢建抢搭网箱27920个)、浮筏式贝排3753排、网具1023张,浮球吊式贝排、棚架式贝排、蚝桩17552亩。
障碍清了,很多渔民也面临“就业难”、“卖鱼难”等问题。为此,我市按照群众意愿,开设水产养殖、家电维修等43个培训项目,免费对转产渔民进行培训,并提供10000多个工作岗位供渔民选择。此外,政府还引导渔民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从近海养殖到远海、深海养殖发展,从单一养殖到多元化养殖发展。
在党委政府和渔民都付出了巨大努力、作出了巨大牺牲之后,如今的湛江海湾重现碧波万顷。站在海湾大桥上放眼望去,一艘艘游船在穿梭畅游,三五成群的海鸟来回翱翔,海滨浴场水清沙白,令人心旷神怡。
市委市政府一步步兑现“还海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的承诺,也收获了市民海洋保护意识的觉醒:湛江人终于意识到,当我们把属于大海的还给大海,大海依然会回馈我们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