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队走了以后,被帮扶村不再返贫才算真脱贫。近年来,湛江海关在当好“国门卫士”的同时争做“扶贫能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机关党委将基层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帮助贫困村打造“核心竞争力”,留下一支“永不走的致富工作队”。
2012年,湛江海关挂点帮扶徐闻县海安镇麻城村,3年扶贫成效如何?记者从当地获悉,该村174户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015年全省平均水平的45%,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2015年全省平均水平的60%。 湛江海关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得到了群众高度认可,在广东省2013—2015年扶贫开发“双到”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驻村干部被广东省授予“优秀驻村干部”称号,在湛江市年度考核中连续获优秀等次。
这些扶贫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湛江海关机关党委的指导:选派了由熟悉地情、经验丰富的共产党员组成的扶贫工作队,以“支部定户”结对扶贫为载体,组织各党支部开展生产、民生、助学、村支部建设等帮扶活动。三年来,该关扶贫开发工作组通过实践摸索出了“真6核”扶贫模式。
据湛江海关工作人员介绍,所谓“真6核”一是打造“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化帮扶模式,带动蔬菜种植这一主导产业发展;二是打造“介绍会+非农培训+定向培养”就业帮扶模式,为贫困家庭成员提供培训、教育、就业机会,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三是打造“住房+医疗救济+教育”民生帮扶模式,通过危房改造、购买社保、帮扶救济等手段,真正帮到贫困户心坎上;四是打造“保本分红”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模式,通过钢材、农资花费销售等,为村集体创收,培育“造血”机制;五是打造“三通一美”基础设施帮扶模式,通灌、通行、通水和美化卫生环境,让贫困村焕发出崭新活力;六是打造“文、体、乐”文化帮扶模式,营造文明创建氛围。
如今,虽然扶贫工作组离开了麻城村,但六大举措为村庄留下了六大带不走的核心竞争力。昔日随处可见的危房、茅草房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砖瓦房。村民房前屋后种满了北运菜,村里蔬菜总种植面积已达到3000多亩,平均亩产1.5万元的收益,为村民带来了稳定收益。村里“闲人”少了,贫困户中一半以上具备劳动力的人选择外出务工挣钱。昔日困扰村民的灌溉难、行路难、喝水难和“脏乱差”都得到了彻底解决。村民闲暇时可以去村委会图书室看书,刚放暑假的学生们在新球场上打篮球,修缮一新的雷剧场隔三差五响起锣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