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不闭户的“长寿岛”
在海上航行一个多小时后,船队才抵达六极岛。
村民们聚在码头迎接县里来的“驴友团”。大家深知这群“驴友”不是来游山玩水的,他们是来为小岛的发展出谋划策的。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驴友”们一路向北,沿海堤前行。只见岛上林木茂密,海中的红树林和岸上的木麻黄林郁郁葱葱,竞相争翠。
海堤尽头,有一片连绵几百亩的草甸子,黄牛在青草间徜徉觅食,几只鹭鸟在牛身边飞舞。附近农田不多,偶尔能遇到农家夫妇在田头扬场。在去后宫村的路上,我们遇到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妇,何胜良和她打招呼,说县里领导来看望大家了。老妇很精神地向大家问好,她对我们说,她今年已经98岁了,身体很好,经常去对岸的锦和镇赶集。
六极岛是个“长寿岛”。据何胜良说,岛上85岁以上的老人就有60名,最年长的一位已经103岁,是那位98岁老妇的丈夫,真是一对老寿星。
“夜不闭户”是六极岛的又一文明风范。何胜良自豪地说,近年岛上没有发生过一起治安案件,“邻里之间吵嘴都很少见,更没有发生吸毒、打架等不良现象”。因为民风纯朴、治安良好,多数村民都“夜不闭户”。
“养生六极”撩动村民心弦
当日下午,“驴友”们再次启程,探访六极岛上的“银滩”。赶海的村妇自豪地对“驴友”说,这里盛产白螺、土龙鳝等海产,一天下来每人都可以挖到一百多斤螺,一个月能赚1000多元钱。
走访完毕,众人回到村委会会议室。这里早已坐满了村干部和村中长者。老人们回忆道,这是县四套班子领导第4次上岛,大家能感觉到县里对六极岛的重视非同一般,“六极岛有大动作了”。
村干部介绍了岛上的情况之后,县政府多个部门对岛上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事项发表了意见:怎么搞好轮渡;怎么建好码头;怎么完善岛上的道路。
听完所有意见后,县委书记钟力发话了:“我们是带着‘礼包’下来的,就看大家接不接。”钟力说,去年6月第一次上岛后,他深感六极岛魅力非凡,一年半来,在向各地客人推介徐闻旅游资源时,从不忘介绍六极岛。
“广西的‘长寿之乡’巴马过去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现在打响了养生品牌,很多游客慕名而去,小住几天,喝泉水,呼吸新鲜空气,修身养性。我们的六极岛也具备这个条件。如果搞开发,我们打算推出‘养生六极’这个品牌,让那些城里人来六极岛休养、耙螺、吃海鲜、看风景。我们希望以后岛上发展了,孩子们个个都能上大学,都能有出息,不比城里的孩子们差。”
村民们听得入神,钟力却话锋一转:“但是,到底搞不搞旅游,还要你们来决定。”村民们顿时神色严肃起来。
深夜里的紧急村委会议
当晚,钟力和县部分领导就在岛上渔家借宿,感受“世外桃源”怡人的夜色。但在村委会办公室里,一个紧急会议正在召开,除了各自然村村长外,村里有威望的长者也悉数到场。大家将要决定的,是六极岛的命运——到底要不要搞旅游开发?
这一点,村干部和村民多少有些矛盾。
村支书何胜良说,村民最为关心的是,开发究竟能否一杆子到底?会不会成为半拉子工程?花了十几万修的房子,如果要为搞开发而搬迁,政府能否给予合理补偿?此外,岛上有很多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坟墓,是搬迁中的一个难题。尽管有些疑虑,但大家也明白,摆在面前的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机不可失。
针对大家的疑虑,第二天,县委把来自南山镇的村干部们请到了岛上,这些参与了“大汉三墩”和龙泉森林保护区建设的“旅游先驱”和六极岛的村民们热烈交流,村民的很多疑虑渐渐散去。
徐闻县委、县政府的原则是:旅游开发,要变成村民自己的意愿。县里可以带资金、思路和投资者过来,但关键还要看当地农民兄弟的思想通不通。
徐闻旅游开发的设计者认为,六极岛地势起伏,林间有大片草地,很有欧洲风情,可以开发成一个现代海岛度假胜地。
尾声
“养生六极”的构想能否成真,现在还没有答案。但从三墩、龙泉到六极岛,徐闻的旅游开发已经是轻车熟路,愈发成熟。“村民拍板”,意味着今后的旅游开发首先要成为当地村民的意志,而不是政府的“一厢情愿”。
记者截稿前,六极岛村支书何胜良高兴地告诉记者,经过几天的考虑和商讨,绝大多数村民都支持县里搞旅游开发。一旦村民拍了板,三个月之内,岛上环岛公路、轮渡码头等基础设施都将启动建设,“养生六极”的梦想就将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