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渝湛高速入口进入湛徐高速公路,到徐闻的距离仅为112公里。 记者 李忠 摄
如果说,遂溪、雷州、徐闻三县(市)是散落在雷州半岛上的三颗明珠,那么湛徐高速公路就将它们一一串起来。如果说,雷州半岛是一块绿色的素材,那么湛徐高速公路则是一支画笔,它描绘了遂溪、雷州、徐闻三县(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26日早上,记者从遂溪境内渝湛高速入口,再切入湛徐高速。一条笔直宽敞的高速路自北往南舒展开来,一望无际的绿不断向远处伸展。微风吹过,公路两边绿得醉人的甘蔗林礼貌地“点头哈腰”。
几年前,记者曾走过渝湛高速。渝湛高速打造的是绿色生态走廊。曾被称为“车在路上走,人在画里游。”以绿色为主题,湛徐高速与渝湛高速不相伯仲,但记者感受到湛徐高速的绿,层次分明,农业经济更凸显,瞧那甘蔗林、香蕉林、剑麻林、菠萝的海……
湛徐高速公路全程114公里,始于遂溪,终点徐闻。从湛江市区到徐闻县海安港的距离将缩短80公里左右,全程只需约1小时即可到达。与以往走207国道相比,走湛徐高速省了将近2个小时。
为了方便沿途群众的出入与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湛徐高速的设计更显人性化——在经过每一个乡镇,几乎都留有出入口。遂溪有湛江站、麻章、城月出口;雷州有雷州、雷城、松竹、龙门、英利出口;徐闻有下桥、徐城出口。
可以说,湛徐高速的开通,将给雷州半岛经济社会带来飞跃式发展。
“第一甜县”:熏风吹得游人醉
湛徐高速公路首先穿过遂溪县。遂溪县万亩甘蔗林,就分布在公路两旁,这是湛江农业经济绿带中不可缺少的点缀。冬日里,一阵风吹过,甘蔗林海浪般涌动,散发出阵阵蔗香。已是收获季节,农民们正在甘蔗地里砍甘蔗。记者停车采访,蔗农黄武笑着对记者说:“2010跨2011年榨季,甘蔗收购价高达455元/吨。我在高速路旁种蔗100亩,预计收入达80多万元。蔗价好,我又在不远处承包200亩蔗地,很快就种上甘蔗。”他说,这都是托湛徐高速的福!
遂溪素有“中国第一甜县”的美誉。近几年,该县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努力构建糖业产业链,发展“订单农业”。目前全县签订原料蔗购销合同面积近20多万亩。
遂溪县政府一位副县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湛徐高速的开通,缩短了糖厂与蔗地的距离,减少了运输成本,蔗价看涨,而且,去年以来,全国糖价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到了今年十月份,糖价已超过7000元/吨,按蔗价与糖价联动的比例6.5%计算,7000元/吨的糖价就意味着要付给农民甘蔗收购价高达455元/吨。
“雷州粮仓”:22万亩东西洋田
南渡河被雷州人民视为“生命之河”。“东西洋田”就在南渡河两岸。“万顷连云”的22万亩洋田就在南渡河水的灌溉下,郁郁葱葱,迸发出原始蓬勃的生命力,成为湛徐高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广东第一田”、“雷州粮仓”之称的“东西洋田”不但种水稻,还种植多种作物品种,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广三熟制,增加农民收入。种植优质水稻试验田2200亩,年亩产1000公斤,产值达396万元。
时下已进入冬季,进入雷州市境内不久,车子不知不觉就上了湛徐高速南渡河大桥,只见桥两旁白茫茫一片,一开始以为是南渡河水,但定睛一看,发现是白薄膜支撑成的果菜种植大棚。原来这是来自外省的种植大户,利用洋田休种水稻期间,来此承包种植大棚果菜。山东省种植户武亮对记者说,他过去在海南承包土地种植,而今年他与10多位老乡一起,来此承包2000多亩地种大棚果菜,主要是看中了湛徐高速的开通,给他们收获的瓜菜运输带来便利。别小看差距1个小时的路程,但对运输果菜的商贩来说,是很宝贵的。路通则财通,高速路的开通,瓜果可望卖个好价钱。
“菠萝的海”:香醉南来北往客
驶入雷州市英利镇境内,这里是遐迩闻名的“菠萝之乡”,一望无际的菠萝地在眼底下延伸开来。随着农科技术的发展,菠萝在当地四季都可以收获,高速路隔离线旁,一辆辆大货车、小货车、拖拉机停在一起,在等待运输菠萝;地里,农民摘着菠萝,挑着担子,唱着小调,奔忙其间。果农李晨高兴地对记者说,菠萝价格节节升高,越是临近高速路的开通,价格越攀升。现在,一级品收购价每公斤已达2.5元,二级品也达1.8元。现在还未是收获旺季,他已收入8万多元。
除了有人收购菠萝外,农民也自产自销。距离高速路收费站出入口不远处,10多个卖菠萝的档口一字摆开,果农吆喝着。一位农民告诉记者,他每年在207国道摆摊自产自销的菠萝就多赚3万多元,现在他将档口移靠高速路,就指望招来更多生意。来自山东的货车司机李小朋在旁边说,英利菠萝果大汁甜,他每次经过必买上百斤与亲朋好友分享。
英利镇大力发展菠萝生产,近几年来,该镇相继崛起一批食品加工企业,厂房、设施全部按照国际标准建设安装,所加工的菠萝罐头也全部出口中东、欧美等国际市场,年出口能力在2万吨以上。这批企业产品全部面向国际市场,使英利的菠萝罐头迅速走出国门。“但国内市场还有待开发,因为破破烂烂的207国道,的确吓退了不少客商。湛徐高速开通后,这种情况肯定不会再现了。”
“下桥蕉海”:硕果累累挂枝头
进入徐闻县下桥镇境内,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香蕉林。树上挂着蓝、绿、白等多种颜色的塑料袋子,保护着累累硕果。
新农村建设给蕉农带来实惠。一条水泥路铺设到香蕉林间,电网拉到田头,蕉农开着轿车去耕田,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下桥镇三品斋村一片大约80亩的香蕉地,蕉农陈庆从一辆崭新的“农夫车”上卸下肥料与农具。他高兴地对记者说,今年香蕉卖出好价钱,每公斤收购价达2.6元。他说,能卖好价钱有赖于香蕉合作社。
徐闻下桥镇是一个农业大镇,香蕉种植面积达13000多亩。2004年成立了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香蕉合作社,成为下桥镇农产品流通中心。下桥镇领导说,该镇计划今年再扩种香蕉6000亩,打造一个香蕉大镇。
而令他们困惑的是,尽管生产的香蕉果大条肥,但价格就是不稳定,有时眼见香蕉收成好了,就是不见有外地客商来收购。后来,他们才获悉,由于交通不便,特别是坑坑洼洼的207国道,颠得客人头晕眼花,外地客商望路而退。“这样烂的路,谁愿意来呢?”采访中果农谢才说:“希望湛徐高速的开通能给我们果农带来好运。”
河南的客商林里正在装货,他对记者说,香蕉很“娇气”,时间一耽搁就变质,生意就泡汤了。做香蕉生意就是与时间赛跑,而湛徐高速开通后,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来收购了。城北乡果农李坎润也对记者说,过去冬蕉很少有人要,价钱低,而湛徐高速开通的消息传出后,客商来了很多,每一公斤香蕉卖出价比过去多出3毛钱。
“这是湛徐高速带给我们实实在在的好处。”他由衷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