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起,在广东省徐闻县委社会工作部、县妇联、县团委的指导下,徐闻阳光志愿者协会组织60名志愿者,与琼州海峡(广东)轮渡运输有限公司、徐闻港工作人员并肩协作,在港口全流程为旅客提供过海预约指导、行李搬运等贴心服务。
志愿者指导老年旅客操作手机购票。记者简陈明 摄
作为连接海南自贸港与内陆的“咽喉枢纽”,“双节”期间的徐闻港迎来客流高峰,单日最高旅客吞吐量突破5万人次。为了让“拥挤”变“畅通”,让“匆忙”添“温情”,志愿者化身“引导员”“搬运工”“技术助手”,把服务点设在售票机旁、候船椅边、安检通道口。
“同志,能帮我看看这票怎么取吗?我家老头子急着赶船去海南看孙子呢!”候船区里,来自广西的李阿姨攥着身份证急得额头冒汗。志愿者小郑立刻上前,指尖快速点击自助机,不到30秒就把打印好的船票递到她手中,还顺手帮她把沉甸甸的编织袋扛到肩上:“阿姨您跟我来,这边有老弱优先通道,登船更方便!”李阿姨望着小郑被汗水浸湿的马甲后背,连声道谢。
这样的暖心场景,在徐闻港随处可见。带着一家老小出行的河南旅客王女士,正对着堆成小山的行李箱犯愁,两名志愿者二话不说便上前接力搬运,连婴儿车都细心地抬上台阶;面对不会操作线上预约的老年旅客,志愿者掏出自己的手机演示;车辆安检通道外,他们顶着烈日引导车流,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却顾不上擦一把——因为手里还帮旅客拎着装满特产的纸箱。志愿者协会负责人郑小娟说:“我们不仅要帮旅客‘走得了’,更要让他们‘走得暖’。”
志愿者们还是“智慧港口”的“暖心翻译官”。针对部分旅客对智能购票终端、线上预约系统不熟悉的情况,他们在设备旁设立“志愿帮扶岗”,一对一“教学”。72岁的张大爷第一次独自过海,对着屏幕手足无措,志愿者小林蹲下身,用方言慢慢讲解,直到老人能独立操作才放心。
徐闻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场跨越“双节”的志愿服务,是徐闻“政、社、企”同心惠民的生动注脚。通过部门统筹、社会组织发力、港航企业保障,不仅缓解了港口高峰服务压力,更让旅客在志愿者“为民服务”中感到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