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新闻网讯:王村港镇是吴川市一个边远小镇,镇政府距吴川市区29公里。谭珍上世纪50年代出生在该镇,1974年参加工作,曾任民办教师、大队干部,1979年进入王村港镇政府工作至今。作为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30多年来,他一直扎根在基层,扎根在边远小镇,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党和国家的事业。这些年,他肩负过企业、公安、交通、宣传、民政、殡改、计生、打私、组织和综治信访维稳等多项工作,他干一行,爱一行,胜任一行,用共产党员情系人民、无私奉献的模范行为谱写出平凡而感人的诗篇。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谭珍被吴川市委树为“争优十大典型”。
扎根基层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谭珍出生在农村,目睹了农村的落后和农民的贫困。发展经济、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一直是谭珍的最大愿望。
1979年他到王村港镇政府工作,正是改革开放初期,王村港镇经济还相当落后。他被组织安排负责企业工作。为了尽快让全镇群众脱贫致富,他尝试了很多发展经济的方式,努力开创具有当地特色的发展经济新路。当年,覃寮村有11户农民想办企业,但怕政策不允许,犹豫不决。谭珍顺应改革开放潮流,极力鼓励和支持他们兴办企业,并具体指导他们利用自己简陋的场地,采用股份制投资方式,由每人每股投资50至100元不等,总投资600多元,利用当地丰富的葵叶资源,就地取材办起一家葵叶加工场。经过一番努力,吴川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在王村港镇诞生了。该企业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也解决了一部分人员就业问题。经营第一年,每人获利3000元;第二年每人获利7000元。1981年,该企业股东全部成为万元户。王村港镇组建吴川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后被总结为发展经济的“吴川模式”,2008年入选“改革开放30年感动吴川30事”。
随后,谭珍支持和指导王村港镇农民相继办起了手织手绢厂、电饭锅厂、垒球厂等一批企业,先后发展了300多家大大小小的企业,有公办、私办、镇办和联办等“四轮驱动”形式,成为王村港镇发展经济的特色,也成为吴川发展经济的特色。特别是联合体企业当时轰动全省全国。一个时期,王村港镇企业成为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使大批农民脱贫致富。王村港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王村港镇经济社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谭珍在王村港镇政府一干就是30多年,无论在哪个岗位,驻点那条村,都把发展当作第一要务,积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受到群众的好评。
勇挑重担 积极做好第一难工作
人口计生和殡改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牵涉着千家万户。此两项工作多年来一直是基层政府工作最难啃的骨头,一直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谭珍勇于挑重担 ,服从组织分工积极做好计生和殡改工作,把“天下第一难事”办好,出色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在全市树起一面旗帜。
受封建思想影响,王村港镇群众多子多福观念特别强。谭珍分管人口计生工作后,常说:“要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必须从服务做起,我们要以高效优质的服务打动民心,让每一位育龄妇女都能切身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的温暖和关爱。”他把加快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以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为出发点,以群众的满意度为落脚点,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归宿点,以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为载体,按照“贴近群众、优质服务”的宗旨,通过做过细思想工作,使群众的婚育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一方面,他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法律和政策,联合司法办同志到各村开展法律讲座和宣传,慢慢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使群众知法、懂法和守法,彻底改变群众的封建思想,认真遵守执行计生各项政策。另一方面,他认真严格执行党的政策方针,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不讲人情、不讲关系,严格按照政策办事。分管人口计生工作期间,不管是节日还是假日,只要是工作需要,他都坚持工作,把很多的节假日、公休日都奉献给计生工作。他认为:利用节假日搞计生非常有效,一方面可以了解情况,另一方面直接化解和消化问题。因此,节假日他经常带队下乡。每年他都在春节前后突击搞计生,大年初三、初四就下乡请对象了。有一年大年初三晚,他带队突击一个村委会的4条自然村,请出计生对象4人,其中3人经教育做了结扎手术。计生对象和手术医生都埋怨他们计生工作做得过早了。他分管计生工作期间,经过他的不懈努力, 该镇年年都完成工作任务,连续几年被评为“湛江市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单位”。
在王村港镇,殡葬改革工作的难度也等同于“天下第一难”的人口计生工作。谭珍分管殡葬改革工作是2000年,省的殡改条例刚实施。班子分工时大家都知难而退,不愿意分管殡葬改革工作。组织分工他分管殡葬改革工作时,他全家都反对,朋友、同学、亲戚也反对。但他迎难而进,乐意接受组织分工,而且努力做好。在各种压力下,他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殡葬改革和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移风易俗、文明祭奠,文明节俭办丧事,树厚养薄葬新风,保护生态环境,制止乱埋乱葬违法行为。他还注重工作方法,既大力宣传党和政府殡葬改革政策法规,又大力宣传殡葬改革中的好人好事和反面典型,使广大群众在宣传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提高觉悟。他分管殡改工作几年,年年按时按质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连年被评为“吴川殡改工作先进单位”。
舍己为公 力保一方稳定平安
王村港镇是吴川市一个偏僻偏远的沿海镇,毗邻茂名市水东开发区和电白县,治安环境复杂,各类纠纷多、矛盾多、案件多。维护稳定工作一直是重点难点工作。谭珍是地道的当地人,在农村基层摸爬滚打了几十年,有着较强的群众基础、农村工作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在镇政府工作30年,他单独处理了很多突发事件,解决了很多纠纷难题,为维护稳定作出很大贡献。近年,组织分工他分管镇府的政法工作,他二话不说,挑起维护稳定、为发展保驾护航的重担。
谭珍分管镇府政法工作这几年,是维稳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的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王村港镇上马一批新项目。在新项目开发过程中,涉及到征地等问题,产生的各类矛盾相对增多,也给该镇的政法工作带来很多难题,尤其是涉及到两县市的土地纠纷问题更加难。他接手的不少土地纠纷案件,由于没有处理权限,他只能做好王村港镇一方群众的稳控工作。但纠纷双方持有器械,一旦发生冲突,后果十分严重。近几年来,该镇曾经发生土地纠纷案多起,作为分管政法工作领导,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先做自己一方群众的工作。2008年清明节扫墓时,王村港镇寨坡村与茂名市白沙村为争夺屙尿岭发生纠纷,双方出动几百人,抢种林地,而且双方都持有器械,作好械斗的准备。争夺时,对方还向王村港镇一方开了枪。谭珍冒着危险,首先劝返王村港镇方群众,并通过与对方协商,使对方也撤出现场,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
分管政法工作,除维稳外,还要负责辖区的治安问题,要打击犯罪,加班加点是经常性的。家里人常埋怨说:无日无夜去做工作,国家规定对你是有节假日的!谭珍只是苦笑一下。他早把一周的工作时间定为“5+2”和“白+黑”,即每周的5个工作日加2个休假日、白天和晚上都作为工作时间。时间长了,他连哪天是星期六、星期日也给忘记了。孩子、长辈生病也照顾不上,全是请人照顾。他的付出,换来了王村港镇的稳定平安,为当地发展保了驾、护了航。他分管政法工作4年,没出现上诉、上访和恶性事件,其中2年获先进集体奖、1年获集体二等奖。
谭珍扎根小镇,摸爬滚打30多年,无论分管哪项工作,都十分胜任,做出显著成绩,受到领导和群众称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累,诚心服务群众,用自己的清廉换来小镇的发展,用自己的奉献换来百姓的安康。他用实际行动谱写了共产党员创先争优的感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