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早年间生产的白酒品牌‘梅鹿液’、‘满楼香’名动广东乃至全国,而今酒类行业长期在低谷徘徊,特别是近期由于原材料提价,行业内又互相压价竞争,吴川酒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萎缩,利润空间极低……”记者日前在吴川采访,在白酒行业打滚了几十年的酒厂老板陈叔不无感慨地对记者说。
3月4日,吴川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叶志军在“吴川市酒类行业质量提升研讨会”说,他调研过每支1.2元的玻璃瓶装白酒,成本价就达1.06元,还有工人工资、税收等呢,“吴川酒类行业生存的压力可想而知”。吴川酒类行业到底需要寻找什么样的“回春术”?吴川政府部门及酒类生产企业老板都在为此而苦苦思索。
酒企老板:辉煌时期已成记忆
“吴川地处三江交汇处,酒业历史悠久,其水源取自袂花江,水质清澈甘甜,与‘茅台’酒所依赖的赤水河水源颇为相似;纯粮固体发酵工艺齐全,所用原料与‘茅台’相同。”60多岁的酒厂老板陈叔这样向记者介绍。
“梅鹿液”停产多年,辉煌时期已成过去。林明聪摄
吴川不少酒企老板清楚地记得,辉煌时期,吴川“梅鹿液”与清远“飞霞液”、顺德“凤城液”并称为“广东三液”,曾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华文化名酒香港博览会金奖、1993年广东十佳名酒金奖、1995年全国第五届白酒评比第四名。1992年被指定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宴会用酒。但随后几年,很仿冒的“梅鹿液”、“满楼香”开始出现,本地一些白酒厂家也时有恶性竞争,对原本“一家独大”的原吴川酒厂造成强烈冲击,而该酒厂作为国营企业的“大锅饭”弊端也开始逐步显现。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吴川酒业因常年“混战”而总体衰落,开始走下坡路。2003年,原吴川酒厂破产,宣告了一个辉煌时代的终结。
监管部门:吴川酒业而今举步维艰
不过,目前吴川还是有一批酒类生产企业,依然在市场大潮中顽强地生存着。据吴川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方面介绍,目前吴川尚存23家酒类生产企业,主要以生产白酒为主,多集中在该市的海滨街道、覃巴镇、振文镇一带。
“由于原材料(酒精)提价,造成了生产成本的增加,而行业内互相压价竞争、窝里斗,致使酒厂利润空间减少,”吴川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叶志军分析,吴川酒类企业基本走低端市场,1、2元或几元一支酒,市场占有率低,品牌附加值低,严重制约着行业发展。甚至有酒厂为了保本而私自降低酒度,造成酒度不合格,质量大打折扣,“吴川的酒类行业,如今可谓举步维艰。”
政企合力:急需回春之术
吴川酒业急需寻找回春之术!这是吴川政府有关部门及酒类生产企业老板的共识。3月4日,吴川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召开了“吴川市酒类行业质量提升研讨会”,湛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吴川市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及酒类生产企业负责人合力为振兴吴川酒行业“支招”。
吴川政企合力为酒业急寻“回春术”。林明聪摄
“可考虑整合现有资源,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吴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俊说,通过吴川酒类行业协会牵头,23家企业合并做回到两、三家,成立联合公司,推荐董事长,大家股份制。“大家联合起来抗衡市场竞争,或许会出现新的生机。”
“在保证技术质量的同时,要注重品牌宣传,重塑品牌形象。”一酒厂负责人献策,要借助宣传、文化等部门力量,挖掘“梅鹿液”、“满楼春”等品牌历史,重新赋予时代内涵,并以此作为吴川酒业“名片”推介。还有与会人员指出,吴川不少酒类企业附庸于四川、贵州等外地品牌酒类生产企业,贴牌生产,“为他人做嫁衣裳”。今后,酒企应着力做精、做强自己的品牌,才会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与会人员还提出了整肃吴川酒业营销和流通秩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引入大笔资金投入、革新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看法。当地政府监管部门表示,将以吴川酒业之崛起为己任,与酒类生产企业一起,为重振吴川酒类行业雄风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