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吴川一穷村30多人留学欧美村子供地建校捐资办学

2011-03-23 15:08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刘稳 骆国和

“一个3000人的偏远村庄在十多年里居然培养出了30多名留学生,村里尊师重教之风也被传为佳话!”昨天上午,郑山村村长李光华掰着手指头说。

吴川市长岐镇洪江村委会郑山村靠近茂名化州,地理位置偏远,是一条抗日革命老区村庄,现有村民3000多人,主要以种植水稻、北运菜以及外出务工为生,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尽管条件落后,但村里尊师重教的气氛十分浓厚,尤其注重年轻人的培养。从1993年到现在,该村先后培养了200多名大学生,30多名留学生,留学生足迹遍及欧美近十个发达国家。

1997年4月,长岐镇计划新建一所初中,校址原计划放在其它自然村。为了让这所初中落户郑山村,该村在无偿提供土地30多亩的基础上再出资20万,经过努力争取,最终新校址选在了郑山村。

2000年,郑山小学被评定为危房,附近500多名孩子上课成了一个老大难。评定结果出来后,该村村委会重新规划几十亩土地,并发动所有村民捐资筹建新校舍,短短时间内就筹集资金140多万元,其中在外经商的老板李土贵一人就捐资60万元。仅仅过了一年,一栋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的四层教学楼拔地而起,孩子们再也无需为没地方上学而发愁。

如今,郑山小学和郑山中学在村头并排而立,孩子们上学、回家十分方便。

说起村民们的尊师重教,郑山村中学校长许智特别有感触:“每年教师节,村里都要组织老师搞活动,给老师发放慰问金。村里谁家有喜事,都会请老师们去家中做客。而老师对待学生也好像是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学生有个头痛脑热,老师都会主动带着孩子去医院,医药费都是老师掏。”

为了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学习榜样, 2001年,郑山村还专门制定村规民约,规定村中有人吸毒,立即将其从族谱中除名。此后,该村再也没有出现吸毒村民。村里首名留学生、清华大学毕业生李朱如今已是广州一大型出国培训机构的总裁,在他老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约1平米左右的镜框,里面收集着全国各大媒体关于他的报道资料。“孩子们每年都会过来参观学习好多次。”村干部李立辉说。

在李朱的带动下,村里很多孩子纷纷走出国门去国外留学。李朱说,郑山村之所以能出这么多的留学生,主要是村民希望孩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据统计,从1993年到现在,村里一共出了30多个留学生,其中留美、留法的最多,留学生学成归来后,很多都做了企业家、公司高管,他们的成功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学习。前年,村里有13人考上了大学,去年考上了19个,估计以后会有更多人出国留洋了。” 李光华自豪的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武警湛江支队官兵:全力以赴抗灾情 连夜清障护通途
  • 记者赴雷州调风镇“追风”
  • 湛江经开区暖心安置劝离游客
  • 记者直击徐闻现场 台风“麦德姆”登陆前后12小时
  • 风痕累累 连夜清障
  • 徐闻紧急转移安置9531人 无人机巡查 路灯“放倒”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