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三:村道成“露天垃圾场”
2公里是什么概念?2公里村道处处散落着“垃圾小山丘”又是什么概念?在开发区龙潮村内2公里的村道上,绵延的“垃圾小山丘”占据了一半的村道,蔗渣、煤渣、淤泥……垃圾种类齐全,塑料袋色彩鲜亮,苍蝇群舞,鸡儿在垃圾堆中悠哉地啄食。阳光下,日积月累堆积起来的“垃圾小山丘”散发出酸臭味,路过的村民都捂着鼻子“快速”走过。
部门回应
“城中村的村道都不归属市政环卫清扫保洁,仅靠自己村里的清扫保洁队伍进行清扫保洁,还有清运。”开发区城市综合管理局负责人道,“开发区内每条城中村都有自己的清扫保洁队伍,清扫保洁队伍负责村道的垃圾清扫与清运。我们局对村内的清扫保洁负有监管与监督责任,通过日常的监管来确保城中村卫生环境整洁干净。”
督察组
“秋冬季节,垃圾多还感觉不到什么;但夏天‘垃圾围城’,问题就多了。”督查组成员掰着手指一一道来:夏天,垃圾多,经阳光暴晒,容易腐烂发生臭味,容易滋生细菌,不仅市容环境受影响,市民生活居住环境也会被破坏。所以,城中村垃圾的清扫保洁要及时,清运也要跟上。
现象四:卫生院“不卫生”
麻章区麻章镇卫生院门前卫生已让人“不敢恭维”:道路两旁垃圾甚多,有些垃圾已被黑漆漆的水浸泡得“发黄”,苍蝇蚊子低空飞舞。进入卫生院的庭院,地上凌乱散落着塑料袋、纸巾等生活垃圾,而门诊部门口的走道上停满了自行车、摩托车,行人都难以通行。在庭院某个角落茂密的树丛间,成堆的生活垃圾堆放在树下,还有建筑垃圾淤泥碎石等也来“凑热闹”,树丛成了垃圾收集点。
部门回应:经费不足难保洁
“卫生院占地3000多平方米,日常保洁清扫没有固定经费,只能依靠1个工人来进行日常清扫和保洁,再不然就得到节假日,全院的医务人员一起来打扫除,每天的垃圾都会及时清运。”卫生院负责人解释道,“我们经费都是自收自支的,根本请不到人来清扫庭院,更不用说是请保安来看护院内秩序了。”负责人指着过道上乱停乱放的车辆无奈地说,“我们试过搭车棚,划定停放车辆区域来管理,但来就诊的病人都不愿意把车停在院里,只喜欢停放在门诊部门口,说门口有摄像头监控,比较安全,所以,要管理非常困难!”
督查组:管理跟不上,清扫保洁差
“不是管不了,而是没有用心管。如果卫生院的卫生都没做好,又怎么能要求市民提高卫生意识呢?”督查组负责人惋惜地说。“卫生院每天都有许多病患,卫生工作尤为重要,清扫保洁一定要到位,否则,不仅会对影响卫生院环境,还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如何才能把卫生院的环境整治好?负责人淡淡道来:要真正把卫生院的管理工作做好,一要在卫生院内设置一定的垃圾桶;二要划定位置作为车辆停放处,把自行车、摩托车的乱停乱放管好,保障好庭院秩序;三要加强保洁清扫,对生活垃圾与医药垃圾要及时清扫清运;四要把门前“三包”责任负责好,切实把门前卫生清洁好,卫生院要真正“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