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新闻网讯:经济产业的形成往往要经历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上世纪九十年代,麻章四桥村村民从外地带回富贵竹试种,此后的十年,湛江速迅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富贵竹种植、加工和出口基地,造就了富贵竹的产业传奇。2000年以后,粗放、分散经营带来的无序竞争益演益烈,差点给这个产业带来灭顶之灾,富贵竹产业也由此滑入低谷,数年来艰难“越冬”。
日前,记者走访麻章多个富贵竹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时发现,湛江的富贵竹产业正在理性复苏。今年一季度,湛江地区出口富贵竹共117批次、货值约160.9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出口批次增加15.8%,出口货值增加22.6%,产品远销荷兰、美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湛江地区主要的花卉产品,富贵竹仍是本地最大宗的出口花卉品种,仍掌握着行业标准。
“公司+农户”,种植由分散到集中
日前,记者再访麻章湖光镇时,看到田间成片长势旺盛的富贵竹。曾任银河园艺总经理的许悦告诉记者,现在种竹和过去不同,过去多是散户经营,现在都是大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基地种植模式,有人指导,有人收购,农民只需按标准种植,无需参与市场竞争。
湛江是中国最早引入种植富贵竹的地区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富贵竹种植加工出口业务已成熟稳定的台商来湛江就地吸纳工人加工订单货物。由于湛江的土壤气候条件特别适合种植富贵竹,富贵竹在湛江迅速发展,顶峰期的种植面积甚至达到十几万亩,广泛分布于麻章、雷州、东海岛、坡头等地,一时间,“家家是基地,户户是工厂”,湛江产的富贵竹占了市场的八成份额,国际市场三根富贵竹中有一枝产自湛江。一批专业种植富贵竹的“富贵村”和“富贵企业”应运而生,富贵竹成了名副其实的“摇钱树”,成为带动湛江市花卉农业快速发展的领头羊。然而,正在这时,过度饱和的市场已经危机四伏。
2000年以后,富贵竹开始泛滥成灾,经营户相互压价,整个市场陷入无序的恶性竞争,“那时候,遍地的竹子几分钱一根都没人要,任其烂在地里,许多生产企业血本无归,纷纷退出,富贵竹市场哀鸿遍野。”
许悦见证了富贵竹的兴衰,对这场竹灾记忆犹新。他认为市场的泛滥成灾是因为产业过于分散,竞争过度引起的,而解决产业过于分散的最有效途径是减少竞争个体。在竹灾中挺过来为数不多的生产企业目前都有自己稳定的市场,因此,现在采取“公司+农户”的种植方式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规范市场竞争程序,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是富贵竹产业回归理性的一个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