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艺,编织造型不断出新
天运园艺是从竹灾中幸存下来的富贵生产商,目前拥有自己的规准化加工厂、几个种植基地和上百号工人,加工的富贵竹产品有编织、塔竹、弯竹等造型,产品销往于美国、日本、欧洲等多个国家。
“富贵竹的冬天虽然还没过去,但是整个产业已经回归理性,复苏的迹象已经明显。”总经理刘虎山说起这个行业,用到了“理性”和“复舒”。在他的办公室里,每个角落都摆着造型不一富贵竹编织艺术,这都是他的“试验品”,也是他开拓市场的利器。
刘虎山1998年开始种植富贵竹,2000时种了上百亩,当时每根苗卖四五毛钱,2001年市场逐步走低,在批被筛选下来的竹子无人问津,丢了可惜。“能否把富贵竹编织成各种造型艺术,通过编造型艺术消化这些竹子?”妻子的话提醒了刘虎山。
从小生长在山区乡下的刘虎山和妻子对编织并不陌生,“小时候在乡下用竹子编过菜篮竹筐,我看竹子是竹,富贵竹也是竹,竹子能编成许多款式,富贵竹也应该可以。”夫妻想到了一块,当即动手把富贵竹当竹子编,先做起了罗旋竹,然后再编起花瓶、波罗蜜、竹篮……由于富贵竹有一定的垮度,编好的造型需要养上一个多月观其能否存活,能否活下来的造型将被送进加工车间成为工人照样生产的样品。
编织造型艺术虽不复杂,但经过加工成为艺术品的富贵竹却受到了市场的青睐,独特的艺术造型不仅稳定是市场,而且价格也相应提高。每年,刘虎山都根据市场的走向和需求进行加工生产,推出几个款新造型,生意不断做大,市场份额稳步增加,每个月,天运园艺都有三五条货柜、约3000箱三五万盆富贵竹造型出口到美国等地。
从源头抓质量,种植标准将出台
虽然湛江富贵竹产业经历了市场的风险,但富贵竹仍是湛江地区主要的花卉产品和最大宗的出口花卉品种,据了解,目前从事生产和出口的富贵竹企业约为20家,富贵竹种植面积约2万亩。
业内人士对富贵竹产业态度乐观,毕竟市场在那里;同时,因为有前车之鉴,现在的富贵竹生产企业都多了几分理性。
过去富贵竹泛滥成灾把市场做坏,最关键的的原因还在于缺乏种植标准,没把好质量关,这是许多生产企业的共识。分散经营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行业指导和规范化生产,小农经济目光短浅,只盯着眼前利益,盲目施肥和种植,田头管理不善,结果竹子是长起来了,但长短不一,不耐存放,容易长虫和腐烂。那时,许多竹商面临的风险是出口产品被退柜,由此造成巨大的经浊损失。
“虽然湛江的气候适宜种富贵竹,但是富贵竹也有其脾性,应根据气候而种,比如,富贵竹最适宜在16度至25度之间生长,而在10度至15度基本停止生长。再比如,一亩地宜种1。5万至1。8万株竹子,但农民片面追求数量,一亩地种两万多株竹子,而且施肥过度,这样种出的竹子质量跟不上,不是烂在地里,就是烂在货柜上。久而久之,这上产业开始走下坡路。”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教授于莉研究富贵竹多年,经营下到生产企业和种植基地指导,对富贵竹种植上的问题看得透彻。
对此,刘虎山深有体会。竹子一年左右收割,如果田头施肥过度,生长太快容易烂,竹子嫩,进工厂后经过剪枝、消毒、绑花、包装等操作,损耗会很大加上装柜出口路途遥远,其间更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湛江到美国迈阿密途中需要一个月,到洛彬机和荷兰需要20天,这么漫长的路途,如果质量跟不上,竹子在途中就坏了。所以,种植时施肥均匀,逐步生长对竹子的质量很关键。”
为了给正在复舒的富贵竹产业科学的指导,由广东海洋大学李赤副教授、于莉教授主持制定“富贵竹生产技术规程”国家标准即将颁布,本规程规定了富贵竹大田生产的选地原则、园地规划和遮荫设施的建设;栽培方法,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富贵竹采收技术等方面的内容。该标准在2010年1月已经通过国家标准的专家审定, “种植标准化,从源头保证质量,市场竞争有序,创新加工工艺,相信富贵竹产业可以稳健发展,重返昔日颠峰。” 刘虎山对此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