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吴川人性格的文化诠释 慷慨大度建公路

2011-05-19 10:48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左言交

老板捐资建造的吴川中侗黄村村道。 记者李向凡 摄

吴川属鉴南下游平原,境内有鉴江、梅江、三叉江、板桥河、通津河,水网如织,雨天泥路如浆,旱天尘土飞扬。“驱车下吴阳,沿路无树木,大火蒸且酷,飞鸟争避宿。”大道都如此难行,村道就更不好走了。陆路不便,只好改坐河船,也算舒服,但不快捷。

以后,随着一座座跨江大桥建成,一座座水坝横锁鉴江,水上的交通基本瘫痪了。幸好众多的穿市过县的公路建成,汽车的增多,方便民众出入,但乡村的硬底化道路,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村路建至家门口

平川好跑马,平路好开车。八年来,吴川投入巨资建成乡村公路1500公里,实现市通镇、镇通村,出门摩托车,归家汽车到,自由欢快,心爽情怡。

吴川的乡村公路,在广东扬名,事出有因。

省交通厅的一位主要领导,到湛江调研,路过吴川,顺便看看吴川的乡村公路,轮转车驰,平坦舒适。迎来亮丽的条条乡村,送走生机盎然的片片庄稼,江上飞虹娇美大方,山坡树影摇曳清凉;公路绕坡盘河,路旁流水欢歌。村头候车亭,乘车的是外出打工的青年男女;林间落客,是进城趁墟回家的阿婶阿伯。一车车的种苗运到田头,又将刚收获的新鲜果蔬送到城里……看得这位领导和他的随行人员大喜过望,干脆把路过变作重点调研。从吴川的东到西,南到北,看到乡路如一道道的经纬线,织出文明富饶的画图。他们的评价是:吴川的乡村公路是全省县级建设最快、最长、最坚实的路。

慷慨大度的文化基因

——目光远大,胸怀宽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屈大夫还在求索,吴川人已求索出建路、路通、财通的真谛,大手笔投入资金,兴修乡村公路。

进入二十一世纪头三年,国家实施交通是经济命脉的重大举措,对乡村公路建设,中央、省给予每公里适当的资金补助,不足部分,吴川的财政只能贴一点,剩下的缺口资金,由受益乡村个人、集体及外出致富人员解决。

修建乡村公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群众出资与不出资不一样。出了资这路建好建坏必定关心。村中修路,靠干部管理、村民代表监督。集体出点钱,也是份内事。公路通过的山坡林地,必定升值。将林地渔塘投标所得投入建公路,达到搞好交通货物流通的目的。

从2003年到2010年,吴川建成平坦、宽敞、美观的1500多公里乡村公路,造价近5亿元。拿出这笔巨资,谈何容易。当地交通部门依靠党和政府的政策,实施五个一点的方法去解决:国家补一点、群众收一点、集体出一点、老板捐一点、县里贴一点。一点一点,涓涓之水成河,一点一点,点点成线,连成百里千里之路。

2003年,吴川交通部门在浅水镇开展乡村公路建设时,已有外出企业家“捐一点”的了。此后,吴川市政府大力推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外出吴商纷纷捐资建路。此时他们已经不是“捐一点”,而是“大大的捐”了。吴川乡村纵横交织的公路,哪里没有他们投入的资金?哪里没有他们修路的身影?坎坷的泥路填平了,没路的地方也铺成水泥路了。

五条渠道集资,是神奇的五彩笔,在那里挥动,那里就会绘成一道穿山过江的霓虹似的公路。汽车飞驰,奔向小康生活,驰往美好明天。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徐闻紧急转移安置9531人 无人机巡查 路灯“放倒”
  • 深圳消防闻风而动 103人27辆车驰援湛江
  • 园林工人剪枝防风
  • 书香中度假
  • 藏友乐交流
  • 台风“麦德姆”正面袭击雷州半岛可能性较大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