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古名人
憨山大师书法。
明代佛教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在被流放雷州的最为失意时光中,写下了最为得意的《观楞伽记》等著作,以至于他遇赦离开雷州北归的时候,竟名满大江南北。憨山不仅在修持上为众生树榜样,且其著述宏富,为历史罕见。他的著作有30多种,共200卷,计250多万字。其门徒还汇篇了《憨山老人梦游集》、《憨山语录》,其中详细记录了憨山大师在雷州的足迹。
如果说在雷州大地匆匆而过的鉴真大师,就好像转瞬即逝的流星一样,留给雷州民众的印象只是惊鸿一瞥的话,那么,被流放到雷州数年都坚持著书弘法的憨山大师,则像永放光芒的恒星一样,留给雷州半岛乃至整个中国无可低估的文化财富。(图为憨山大师画像)
南下充军
明朝神宗万历皇帝最擅长的事情除了罢朝之外,大概就是流放名流。托万历皇帝的“洪福”,明代最出名的戏剧家汤显祖和最著名的高僧憨山先后都被流放到雷州半岛。神宗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50岁的憨山大师,因受大内宦官内斗的拖累,被皇上以私自建寺的罪名,流放到雷州充军。这一年,离憨山最有才华的“粉丝”汤显祖被流放到雷州半岛晚4年。皇帝就是喜怒无常,前一天还把15部《大藏经》中的一部赐给憨山,并邀请他主持朝廷所建的海印寺,后一天就就把憨山发落到南蛮之地。憨山被补充军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遍传京城,城中士民老小及微服的官员倾城而出,涕泣追送,可见憨山的人气之高。
当年十月,憨山在弟子福善的陪伴下离京南下,途经南京,孝顺的他与高龄母亲道别,有感而作《母子铭》:“我见我母,如木出火”,表达母子之情,磁石引针。憨山的挚友真可大师(明代四高僧之一)知道他的遭遇之后,就想奔走朝廷,替他申诉冤情。两人在长江上相遇时,憨山大师劝阻真可大师说是皇帝的命令,谁都不能够违抗得了。于是他就写了一篇《逐客说》,两人便含泪分别。
憨山大师一行向南翻越过五岭至韶关,经曹溪,入五羊(今广州市)。一身粗布衣裳的憨山拜见了广东的守军帅将,便被编伍到雷州。从北京到明朝大陆版图最南端的雷州半岛,在当时步行是非常艰难,何况憨山大师还是作为“钦犯”被押解而去,但对他而言,千山万水之遥就如“纤毫不隔万重山”这样轻描淡写。幸运的是,此前已有奉教的权贵写信给广东的陈总督请他关照憨山,有沿途驿站供应食宿车马,憨山一行从广州至雷州就一路顺畅了。历时三年三月的长途跋涉,憨山大师终于从京城抵达天南重地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