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春天,憨山将《观楞伽记》刻印了100多部,赠送给海内各界人士,此举是为了让人们知道他处患难中未忘佛事,而且唯恐死而无闻。憨山发现广东的风俗喜欢杀生,中元节(七月十五)都喜欢杀牲口祭拜祖先,市井间积牲如积薪,于是他举办盂兰盆会,劝说人在此日斋僧放生,用蔬果祭祖。不少人受他的影响,甚至丧祭大事、父母寿日也都放生斋素,许多地方成立了放生会,憨山非常欣慰。
明万历三十一年,憨山大师的挚友真可大师在京中因刻书之事受连下狱,与其关系密切的憨山受波及。第二年正月,按院下了檄文,令憨山还戍居住,也就是要回到充军的原地雷州,于是憨山离开苦心经营的曹溪南华寺回到雷州。憨山想不到先前欲奔走朝廷为自己伸冤的真可大师有难,顿时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受达观(真可号达观)之厄牵连,憨山还能定下心来著书,是因为他想起达观曾说过“楞严说七趣因果,世书无对解者”,他悟及“春秋乃明明因果之书耳”,在雷州写下了《春秋左氏心法》,他认为“左氏心法,得之孔子。祖师心法,得之菩萨。入世出世,义莫大乎春秋也。”
公元1606年8月,有一个人的降生使憨山结束被流放的命运。神宗皇帝因为长孙的出生,于是大赦天下,憨山得以赦放。遇赦后,憨山辗转曹溪、广州、衡山、湖东等地,直到1614年,憨山被他的超级“粉丝”慈圣皇太后召入宫中,皇太后还给他僧衣度牒。苦尽甘来,被削去僧籍、流放雷州多年的憨山大师,终于又得以回归僧侣名册之中。 1622年,憨山受邀回到曹溪,次年在南华寺圆寂,肉身供奉在该寺。
憨山多才多艺,佛经、书法、诗词无所不晓。他弘法数十年,度引无数众生,影响巨大;他的《醒世歌》被制作为歌曲专辑,广为流唱;他的书法被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启功评为“五百年来见几曾”。在雷州期间,憨山曾谓学有三要:“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懂参禅,不能出世”。“为学三要”之说,成为17世纪以来三教一体的名言,对后世的禅宗思想及美学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