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乡廉江, 像一幅风景画,又像一支悦耳的歌,一草一朩都令人陶醉。她是名副其实的“百果之乡”,红橙被称为“国宴佳果”,红杨桃被誉为“人间仙果”,享誉海内外。在众多水果中,我最喜爱的还是家乡那素有“果中神品”美称的,令人馋涎欲滴的龙眼。
龙眼是岭南佳果,果实形圆,壳青黄色,大如弹丸,肉薄于荔枝,但一样晶莹透白,香甜如蜜。新鲜的龙眼肉质极嫩,汁多甜蜜,美味可口,实为其他果品所不及。鲜龙眼烘成干果后即成为中药里的桂圆。龙眼向来被视为水果中的滋补佳品,桂圆肉更有南方“人参”的美称。龙眼有多种吃法,果肉除了鲜食外,还可制成罐头和饮品,此外龙眼的叶、花、根、核均可入药。
家乡廉江的龙眼有许多品种,其中优质品种有石硖、大乌园、广眼,尤以平坦镇的石硖最为驰名。石硖龙眼以其果大肉厚、核小、糖分高、爽脆清甜、汁多而不外溢等特点而闻名遐迩。
童年时家乡的龙眼树很少,山前山后随处可见的是芭蕉或桃树。不过,我家屋后有一棵高大茂盛的龙眼树,现在才知道是有名的石硖,难怪它的肉那么厚,那么甜。那是村里唯一一棵公有龙眼树。龙眼树让三叔承包了,他在树干上捆扎了荆棘。我怕划破皮肤,自然不敢攀登上去。每当龙眼快熟透了,眼睁睁看着挂满枝头的龙眼,馋涎欲滴的我,禁不住萌生偷念。于是,我便变着法儿偷龙眼吃,或是拿着竹竿将龙眼击落,或是往龙眼树上掷石块。石块往往抛到邻居的屋顶上,惹来邻居大婶臭骂一番。我还天天盼望刮台风把龙眼吹落在地,就可捡拾来吃。那刚掉下的带着雨珠的龙眼,又清脆又甜美,甭提多好吃了。我特别喜欢攀上树去帮三叔采摘龙眼,事后他会送我一袋散落的龙眼作酬劳。我兴冲冲地提回家,跟哥弟共享,着实过了把瘾。那时,我真恨不得那龙眼树长在我家院子里,这样我就可以恣意采摘,尽情享受龙眼的美味了。
如今,再也不用偷摘龙眼了,家乡人民在廉江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大力发展优质龙眼生产,每家每户都种了不少,一片连一片,遍布整个山林地带,为家乡赢得了“水果之乡”的称号,人们就是靠着它们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每逢龙眼果熟季节,通往果场的山路上,人来车往,一片欢腾。
趁着龙眼丰收时节,我又一次回到了我的故乡——廉江平坦镇。夏天的阳光火辣辣的,强光透过郁郁葱葱的枝叶斜射在硕果累累的龙眼上,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
一个个小山坡上,不论是矮小或粗壮的龙眼树均密密麻麻挂上了果,它像一串串冰糖葫芦挂满枝头,压弯了枝头,大的树一棵大约有二三百斤龙眼,小一点的也有上百斤。随意驻足,那颗颗滚圆饱满的果子愈是引人,连蜂蝶也禁不住诱惑,倾巢而出,飞舞在树上,贪婪地吮吸着熟裂果子溢着的甜汁。你要是轻轻地摘一颗,剥去它土黄色的外衣,一股甜甜的清香直钻鼻孔,淡白色透明的果肉,会让人垂涎欲滴。把新鲜、肉厚、多汁的果肉放进嘴里,顿时感到味浓爽口,醇香甘甜甜到嗓子眼。如果把新鲜的龙眼丢进冰箱冰一会儿再拿出来吃,在这种大热天里,那味道真是甜在嘴里润在心里!那种滋味,就像齐天大圣亲自送来的蟠桃,神仙一般的感觉。难怪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获赦在廉州尝到龙眼时,赞不绝口了。他当时曾即席赋《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枝》一诗,赞誉龙眼质味殊绝,“累累似桃李,一一流膏乳”。
再看龙眼树下,一个个采摘的果农笑容灿烂。果农们有的担着箩筐,有的拎着篮子,他们采摘着丰收,也采摘着快乐,欢笑声回荡在山坡上。不一会儿,他们就摘满了箩筐和篮子,接着便挑运到公路两旁,很快就像变魔术一样出现了一座龙眼小山,客商们和果农们便不停地往车上装龙眼。一辆辆装载满龙眼的大车沿着一级公路运往各地。好一个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