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94岁高龄、有编织猪笼70多年经验的陈容清老人(右)。

猪笼饼既是旧时中秋节的应节食品,又是小孩子的玩物。
吴川梅菉有条老街叫大塘边街,以编织猪笼饼饼笼出名。
这老街祖祖辈辈都有编织饼笼的传统,粤西地区也只有这里是专门编织饼笼的。每年农历二月开始,老街坊们就开始编织饼笼,一直持续到农历八月十五。这段时间,是老街最热闹的时光,家家户户开始忙碌,买竹片,开篾,浸竹柱,一家大小围在门口编织猪笼。邻里街坊相互串门,你帮我编,我帮你织,不亦乐乎。
客商通常会在农历四五月上门订购猪笼,不需要交押金,只要口头说“要货”,“要多少”,这桩生意就算定下了。老街坊们开始赶工期,如期交货。
据说大塘边街有一个传统,媳妇新入门不久,家婆便会手把手教织饼笼。甚至老街不少外嫁女,在夫家织饼笼,拿回娘家销售。
随着猪笼饼退出市场,饼笼编织手艺也接近失传的边缘。
现在大塘边街,也只有吴彤英(街坊喊她何娣)一户还在编织猪笼。何娣说,由于厂家停产,猪笼已没有销路。今年只有一位老客户跟她订货,数量也不多。
猪笼饼
吴川梅菉旧街的老人,闭上眼都能回想起孩童时吃过的猪笼饼。
虽然猪笼饼早在10年前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它是老一辈人童年记忆中最奢侈的月饼。小小的猪笼饼让老一辈记忆犹新。
顾名思义,猪笼饼就是把饼做成小猪的样子,装在竹扎的小猪笼里。饼是用面粉做成的,没有馅,重二、三两,有点甜。“小猪”做得很细致,有眼睛耳朵鼻子和尾巴,惟妙惟肖。小猪乖乖地趴在笼里,四脚趴开,好像睡着了似的。笼子有大人三个手指般大小,用竹做成,一头染青色,一头染红色,外面还系上一条红头绳。
猪笼饼既是旧时中秋节的应节食品,又是小孩子的玩物。中秋节前,饼家们只要将小猪笼挂满店铺,就会吸引小孩子围过来高叫着“我要这个小猪!”往往“小猪”到手以后,孩子乐开了花,总要自己玩耍一翻或在小朋友而前炫耀一回,等到中秋节才舍得拿出来吃。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猪笼饼因价格低廉而深受欢迎。当时吴川很多酒家和糕饼厂都大批量生产猪笼饼。后来又出现了稍大一点的中猪笼饼和大猪笼饼,馅料也有了莲蓉、豆沙或伍仁类的,售价也不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猪笼饼已淡出吴川月饼“大军”的队列。但它为吴川月饼的延续还是有过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