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那良村百年古井不干涸 井水煮粥几天不馊

2011-12-31 11:50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许晶盈 扬帆 陈希宇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水井的神奇

    湛江新闻网讯:“夏天用井水煮的白粥,放之几天而不馊;用井水泡茶,茶水香郁而甘醇”——这是廉江市石城镇那良村一口百年古井的神奇之处,说起这口井,那良村民无一不啧啧称奇。据说,该井建于明朝,井圈不是用石砖混凝土垒砌成的,而是使用中国古代传统的建筑材料“纸灰”加上石块砌成,村民一直称其为“大口井”,由于井圈的形状呈半月形,又被村民叫作“月亮井”。

 
取水时候,要先宝容器在井边的小凹槽洗干净

    ●几百年的“纸灰”井圈

    古井位于石城镇那良村祠堂旁,井宽约5米,水深约3米,井水清澈见底,偶尔还可瞥见栖息于水中的小鱼儿。

    “井圈、井壁都是‘原装’的!”59岁的村民庞亚英拍着井圈道,“古人将纸灰用水浸泡后碾碎,加上石灰、花生油等原料后,和石块粘在一起砌起来的,经过几百年后还坚固得很呢!”

    庞亚英站在井边,指着井边前后不一的石板和石条,“由于石条易起青苔,村民踩到青苔后容易滑入井中,而且,经过几百年的踩踏,井边的石条看似快脱落了,于是,村里决定将石条换成石板,如今村民挑水都感到非常安心。”

    ●饮水思源造就百年感恩

    说起这口井的历史,68岁的村民庞广祥说,是明朝一位地理名师黄飞宇开凿的;而根据1999年重修的《石城县志》卷二·井泉篇中的《那良井》记载,该井是“前明黄一凤浚”。至于开凿的原因,众说纷纭,至今仍无从考究,但有一点肯定的是,明朝期间,村内就有这口井,且当时那良村民全部饮用该口井水。

    “我们家有自打井,但是我们家喝水、煮饭都是用‘大口井’的水,平时的洗衣服、擦地板才用自打井水。”一名小孩说道。水井对村民如此重要,以至于解放期间,那良村还在井旁修建“炮楼”,并日夜派人监守。

    83岁的庞沛林曾是水井的监守人员之一,对古井怀有深厚的感情,“几百年来,它哺育了多少人啊!”不仅是他,那良村的村民都对该井都怀有一种尊敬和感恩,“如今每逢村内的红白喜事,村民都要从井边经过,以求平安顺利。”

    “大口井”除了外形奇特以外,在井前还有两个对称的正方形“小水洼”,深约5厘米,而且常年积水,供村民取水前把桶、瓶洗刷干净,“我们村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自取水,一定要将水桶洗刷干净,不能弄脏‘大口井’。”庞广祥道。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市民读书购书热情“爆棚”
  • “长寿之乡”遂溪“长出”灵芝基地
  • 湛江农垦广前公司火山红薯喜获丰收
  • 知名企业医疗机构齐聚,现场纳贤!求职新篇,就此开启→
  • 我市举行健康素养科普巡讲进社区暨“体重管理年”健康宣传活动
  • 人才“嘉年华” 万人齐赴会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