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州自唐代以来,宗教文化甚为盛行,天宁寺就是在唐代时建成的,是一座年代久远、规模较大而又保存较好的一座佛教寺院。如今的天宁寺,我们无法目睹它当初的那份独尊。然而,当您踏入寺院,清幽依然。尤其二进门的石牌上,当年苏东坡亲笔挥墨的“万山第一”四个字分外醒目。
“万山第一”是否指这里的山天下最美?而现在我们所见的天宁寺并无大山,甚至连山的影子也无法捕捉。那么大文豪的“万山第一”到底隐含着怎样的内涵?
唐宋年代,雷州半岛是中国最落后的地区,朝廷许多官员犯错误都被贬到这里来。虽然这里老百姓生活水平极为低下,可宗教文化却很灿烂,精神文化建设非一般城市可比的。由此可见,“万山第一”是指天宁寺这座寺庙是中国寺庙中第一。
中国寺庙,几乎每一座都是倚山而建的。兴福寺里这样写道:“为海隅之镇发脉,自北而西迤逦南迈,其首则邑治在焉,其中支最为深秀,以山形磅礴,环抱灵气所钟也。旧有寺曰破山,今称兴福。”在苏老看来,寺与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灵寺要建在龙山上。就像酒和诗,好诗与美酒同出一辙,大艺术家便是大艺术家,连赞美的方式都是有艺术的。欲大赞佛寺,而不直接赞美佛寺,却赞美寺后面的山。我们要赞美一个人,正面夸人是最愚蠢的夸人方法。我们要夸一个美女,可以这样夸:你不但人长得美,而且知识修养极高。
苏东坡为何对天宁寺发出“万山第一”这般惊叹呢?这就要对天宁寺进行一番研究了。苏东坡晚年对佛家思想有专门的研究,一座好佛寺至少要具备三点:一是选址要好,换句话说,佛寺要建在风水好的地方;二是佛寺要建在远离繁华城市的地方,佛寺本是清静的地方,虚极静笃,方能修身养性;三是佛教文化盛行。
这三点,天宁寺都已具备。
第一,中国寺庙无不讲究依山傍水,其选址一般有着环若列屏、林泉青碧、宅幽而势阻、地廊而形藏的特点。从天宁寺选址来看,它坐北朝南,充分发挥了中国处于地球北半球的地理环境优势,阳光充足。当初的天宁寺四周山岭连绵,门前是海流,山间有清泉,右侧有一方天池,名为罗湖(今名西湖)。有生气的、蜿蜒曲折的山为龙脉,或称山龙古之风水,以龙山为吉地,以山的气脉集结处为龙穴,在吉地的龙穴建寺庙,十分吉祥。西湖(旧称罗湖)乃天池,或龙池。此地虽无高山,但却是山川灵气升腾。纵观四面,山清水秀,清泉潺潺,草木欣欣,眺望千里皆春色。白天漫步于日光海岸尽情享用阳光的恩赐,黄昏时分,西湖湖面弥漫着如同仙境般的氤氲之气。置身此地,使人心旷神怡,超凡脱俗。想必这也只有神仙一类人物才可居住了,所以人们就建一座佛寺让佛祖们居住。
第二,天宁寺是建造在辽阔的山岭幽林内,远离市井(现在已融入市区)。这就是中国寺庙与外国寺庙的不同。寺庙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天人合一,让虔诚信佛者精神可与天地相往来。进入天宁寺,让人尘思之俗念一扫而空。苏东坡乃慧眼所见,什么叫做真正的宁静致远,什么叫做虚极静笃在雷州的天宁寺,真正地让他感受到了这种意境。遗憾的是,当时苏东坡带着一身罪,他对天宁寺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当地人不敢加大宣传力度,拥护罪犯就是触犯朝廷,正如雷州太守因为招待一下他,后就被免职。所以后来天宁寺“万山第一”的文化没有得以传承。
再者,这里就是中国的最南端,和苏东坡以前所想象的不一样,满目是春。雷州,中国佛教禅宗的圣地。这里的人们生活水平虽然很低,但非常热心宗教,很多人从小孩时期便开始禅坐念经,以此来修心养性。
雷州这片豁达淳朴的大地,无不沉淀着厚厚的文化底蕴。山美,加上一座古庙,一种文化得以传承。佛教文化在雷州这片热土上发光发热,灿烂了一千二百多年。
而苏东坡用最简洁的文字概括了天宁寺——万山第一。其风格笔圆匀稳,秀伟而遒劲,他学识修养极高,特别在晚年对佛家研究深入,故而“万山第一”四字,体现了他豁达的个性和那种“技近乎道”精神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