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该村,看到十几只大小不一的走地鸡正在寻觅食物,72岁的五保户——窦祥康正在低矮的棚子里劈柴,看到笔者的到来,通过简单的虚寒问暖后,老人家放下手中的活儿,细细地道来他一个人的村庄的故事。今年已经七十多高龄的窦祥康老人家说,他一出生就生活在这个小山村中,当时整个村有十三户人家,都是姓窦,由于该村三面环山,村前是田野,交通上的不方便,村中没有通电,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村民平时靠种植田地来获取粮食,编织竹器拿到10里外的镇墟上出售所得的钞票来购买油盐来过生活,生活一直过得干巴巴。从80年代起,村中的村民陆陆续续地搬迁到其他地方去居住 ,从没有去过比镇墟还远的地方的窦祥康老人,由于经济上的不允许,一度也想搬出该村居住的他,不得不守着祖辈遗留下来的、用土坯筑起的茅草房,当笔者问起他是否结过婚时,老人家说,生活上的贫困,居住环境的闭塞,年轻时曾经有邻近村庄的媒人给他介绍过对象,但当媒人带着女方一来到他所在的村庄相亲时,看到这个“世外桃源”的境况后,连饭都没有吃就走了……;92年后该村的村民除了窦祥康老人家后,全都搬到其他地方居住了,下后坑村从那时开始就成了一个人的村庄。窦祥康老人家一个人继续演绎着他的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天黑时点燃煤油灯,然后在灯下烧火做饭,饭后就早早休息,2011年的11月22日,正在屋里生火烧水的他,因跑到隔离的村庄看社戏时,没有熄灭的灶火经过柴草的蔓延把祖辈留下给他的茅草屋烧个精光,当地 镇政府的民政部门给他几百元重建家园,他用竹木和塑料纸在被大火烧毁的老屋旁搭起一个集住房,厨房,工具房一身的简易棚进行蜗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