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葺一新的孔庙正门——大成门,现为一中南门
校园里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孔庙,人们也叫它文庙。
已数不清多少次从这文庙旁走过,只是时时感叹它与生俱来的郁郁古韵,还有门前两棵古枇杷的簇簇绿荫。一直以来都想写写它,写写它绵延七百余年的朗朗书声,却因惯看春风秋雨里它那古朴庄严而无从下笔,也许是应了那句“熟视而无睹”吧。
文庙是我国古代祭祀孔子的庙宇 ,故称孔庙。孔子曾被封建帝王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万世师表,其儒家学说一直被历代封建王朝视为正统。因受历朝统治者“独尊儒术”及尊孔尚儒的地方官员所推崇,全国各地文庙建设得以长盛不衰。
万世师表“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行教图
徐闻孔庙始建于元朝大德七年(1303年),后屡经修葺,并随县治变迁而多次易址。现徐闻一中校园内的这座孔庙始建于明孝宗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是当时徐闻县治的学宫,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比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汤显祖与知县熊敏捐资创建的贵生书院,老了近一百年呢,更不要说后来的登云塔(建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了,真可谓天南徐闻的一座老宝贝。
站在殿前月台上,斑驳的历史痕迹依稀可见。这重檐歇山顶,这红墙金柱、方石圆榫,令人不由自主地想到当年徐闻官府先民崇文兴教的热血沸腾,以及他们寄予本土弟子“读经论典、功名仕宦”的深切希望。
朗朗书声一直伴随着它走过七百余年的寒暑交替,雨露秋风。在明清两朝,学宫的经费银两大都由官府拨付,小部分才由富绅乡贤资助。有机会在此求学的童生学子由懂官话(即普通话)的先生讲授儒家圣贤经史。在摇头晃脑间,于朗朗诵读声中,弟子们熟读背诵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四书五经及八股试帖等。严格苛刻的儒家教学为弟子们日后的功名仕宦铺平了条条道路,更使儒学尊崇得以代代传承,经久不衰。
古木掩映的孔庙大成殿
随着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科举制度的终结,县学改为徐闻县高等小学堂,后在1938年沿袭为现在的徐闻县第一中学。可以说,沐浴这孔庙学宫的前生今世,徐闻一中这块尊孔尚儒之地,历时七百余年书声不断!
时间到了公元2012年2月,这座古老建筑注定迎来了又一个永载史册的时刻。中共徐闻县委书记钟力、徐闻县县长林海武等到徐闻一中调研文物古迹时,当即拍板调拨经费100万元修缮孔庙。保护好这文物古迹,营造文化氛围,提升文化品位,为子孙留下这一文化遗产……,这,不也是文化兴国吗?
徐闻文庙,徐闻教育史上的一处宝贵文化遗产,是一本需要细细品读的历史典籍。它传承的是泱泱中华五千多年的厚重历史文化,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得好好保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