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先争优的热潮中,有一群司法工作者,他们立足岗位创先争优,践行司法为民的理念,下乡村、上海岛、去田间、到地头,急民之所急,维护司法的正义;他们心系群众,铸就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品质,建院61年无贪腐,用平凡的举动诠释了自身的不平凡,用坚守筑起了清风长城。他们,是徐闻县人民法院的法官干警!他们被省高院记一等功,县法院工作报告连续十一年获县人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被新华社誉为“法治中国”的又一科学样本。
巡回审判把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
作为一个农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七成以上的农业县,农业生产对徐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方便农民春耕生产,徐闻法院主动开展“巡回审判”活动,法官们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园区,深入到田间地头、农家渔户,开展上门办案,促进纠纷就地解决。
去年4月27日,为了保障生产,不违农时,徐闻法院来到了离县城40多公里外的红星农场20队驻地,开庭审理了红星农场四宗土地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在法官的悉心调解下,双方当事人当场达成了调解协议,实现了“案结事好”。
“开庭审理前,法院的干警们就来了这里6、7次,对案件进行摸底调查。结案后20天,他们又回来进行判后答疑,向村民介绍相关法律法规。”红星农场副场长钟应辉介绍说。
“为了方便我们的生产,徐闻法院的法官不辞劳苦从县城来到田头开庭,这让我们非常感动。过去我不懂法律,承包款都是等手头宽裕了再还,经过他们的教育后,我对法律法规认识加深了,以后也会遵守法律法规。”说起徐闻法院,承包户黄德群话语中流露出信服。
能动司法旨在为民服务化矛盾
诉前联调,尽量让当事人不用花钱(诉讼费)也能解决纠纷,这是徐闻法院为民服务,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非常有效的举措。2010年8月,徐闻县人民法院海安法庭审理了徐闻县食品总公司诉养殖户林宏杰占有排除妨害纠纷一案。最终,经过法院一个多月的主动作为、能动司法,开庭仅半天时间,双方当事人就握手言和,达成了调解协议。
由于案件涉及用地兑换和合同纠纷,待建项目工期紧,早在案前,不少部门领导也曾做过调解工作。但因为承包合同期限未满,此前食品公司又以欠费理由提前解除合同,这让养殖户林宏杰产生抵触情绪,并提出200万元的高额赔偿,致使调解陷入僵局。无奈之下,徐闻县食品总公司向法院起诉养殖户林宏杰。
进入诉讼后,徐闻法院法官多次到实地察看现场,同时还主动找到食品公司和林宏杰做调解工作,经过“背靠背”式的劝解和说服,反复释权明法,进行利弊对比,阐明法律后果,让双方形成了共识。
案件顺利被调解,被告的代理律师梁毅培认为,这要归功于徐闻法院的法官的“将心比心”。
去年,徐闻法院成立了联调工作室,积极开展诉前联调工作,全年共受理重大民商事案件30件,其中成功调解了25件,调解率达83.33%。
机制创新开门接受群众监督
怎么提高审判效率、降低诉讼成本、减轻当事人的讼累呢?徐闻法院从机制创新入手,构筑起“大立案、精审判、强执行”的工作格局,建立以审限为重点的案件审判流程管理制度,将案件审理和执行程序统一纳入监督管理范围,促成了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便审理制和简易民事案件速裁制的推行。“大立案”制度推行后,使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商事案件达46.79%,案件审理期限同比缩短了60天。
徐闻法院还主动与检察院联合在法院设立执行监督检察室,开门接受监督,开全国之先河。全力推进“阳光司法”,除法律特别规定外,全院案件实现100%公开审理、公开宣判,有效保障廉洁司法。同时,推行裁判文书上网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使法院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为了让审判活动更加公开透明,徐闻法院对审判过程实行全面监督,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参与刑事、民商、行政案件的“庭审观摩”和“见证执行”活动,增进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了解和支持,既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又有效促进审判公开、公正。
正因为凭着一颗“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的“为民服务”之心,正因为筑起了一道防贪堵漏的制度长城,徐闻法院自1950年建院以来,没有任何一名法官或干警因不廉行为受到处分,创造长达61年的廉洁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