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陈西仁将军与井尾坡阴阳圩

2012-05-07 10:12 来源:湛江新闻网 作者:冯明升
 
年愈古稀的陈瑞卿女士站在古居前
 
 
破落的陈家大院

    湛江新闻网讯:陈瑞卿女士,这个年届84岁的垂暮老人,站在旧居前,凝望着那里的一草一木,似乎在寻找什么。岁月的沧桑在她曾经美丽的面庞刻下无数道皱纹,满头的银丝犹如一帘一泻千里的飞瀑,配上枯槁的身躯颇有些仙风道骨。年届耄耆的老人仍然耳聪目明,步履从容,吐字清晰,精神矍烁。然而,做梦也想不到的是,谁会把这位垂暮的老妪与曾经叱咤风云、威震雷州三府、号称“雷州三县那得一块铁”的风云人物陈西仁将军联系在一起。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有幸结识了陈西仁将军唯一在世的女儿陈瑞卿女士。4月12日,伴着阴阳圩的集圩日,我们随同阔别故土漫漫六十余载的陈瑞卿女士走进雷州市杨家镇井尾村,观看陈女士70年前居住过的故居,倾听其追忆战功显赫的陈西仁将军的旧事与阴阳圩的有关史实。

 
坟茔上的集市

    阴阳圩集圩日 场面火爆盛况空前

    8:30,笔者一行驱车准时出发,一路上晓风吹拂,阳光和煦,沿途赶圩群众络绎不绝,欢声笑语,他们或步行、或骑自行车、或骑摩托车、或开着手扶机,齐向井尾坡汇聚。到达阴阳圩,只见这里早是人声鼎沸,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笔者在现场看到,“阴阳圩”实际是一片面积约200亩的荒坡野地,坟茔墓堆密布,杂草丛生,没有街道,没有铺面,更没有民房。就是这么一个荒僻之地,每逢一年一次的圩日却迎来数以百计的商家摆摊,商品应有尽有,吸引了周边地区成千上万的村民前来赶集,令人不可思议。

    在各个摊位上,摆放着各种手工制品、日用工业品,还有各种风味小食品。手工制品种类最多的是竹器,有竹筐、谷围、簸箕、竹笼、竹筢、竹筛、扁担,竹凳、竹椅、竹笾、竹锅盖、竹桌盖,竹笠、竹烟筒、竹笱、竹筌等。这些竹器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形状各异,令人爱不释手,且不蛀虫,经久耐用,久享盛誉。也有水路来的商贩,通过鱼船运来海产品到圩上出售。

    中午时份,正是阴阳圩最为壮观的时候。摆卖的、赶圩的、游览的、游神的,都汇聚坡上,说笑声、叫卖声此起彼伏,游神的锣鼓声铿锵作响。坡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此时,太阳虽猛烈,晒得人头冒热汗,但购物的,品尝小食的,观看游神的,都各得其所,各得其乐。摊档竖起的大大小小遮阳伞点缀着阴阳圩,远远望去,似是圩场上盛开的五颜六色的花。中午过后,圩场上人群慢慢散去。在散圩返家的路上,人们手提、肩扛、车载着一大串竹器,又成了一方奇特的景观。

    研究雷州民俗文化的人士说,直接促使阴阳圩的形成和繁荣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井尾村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举办的神诞“婆母节”。该村的祀神活动邀请了邻近村社及遂溪县、徐闻县等地的村庄群众。此时也恰逢农闲时节,附近群众趁机前往井尾坡看热闹。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地,来这里的人每年不断增多了。人们以能到井尾娱神、赶圩为荣。有的远路群众怕误过时机,便特意提前几天来到坡上搭棚居住等待。一些商贩也赶在节前将商品运至坡上摆卖。久而久之,井尾坡圩场便形成了,并逐步繁荣起来。

1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市民读书购书热情“爆棚”
  • “长寿之乡”遂溪“长出”灵芝基地
  • 湛江农垦广前公司火山红薯喜获丰收
  • 知名企业医疗机构齐聚,现场纳贤!求职新篇,就此开启→
  • 我市举行健康素养科普巡讲进社区暨“体重管理年”健康宣传活动
  • 人才“嘉年华” 万人齐赴会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