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徐闻“愚公”21年坚持自己建房

2012-11-21 16:37 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陈凯杰 邓景民 陈直 苏小旅
 
李堪春自己动手砌房子。邓景民 陈直 苏小旅 摄

    徐闻县城北乡迈报村委会北插村有一幢三层房子,建了21年还未竣工。房子的主人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21年来,他自己设计房子架构,自己当建筑工。当地村民无不被他锲而不舍的“愚公移山”精神所感动,风趣地叫他“新愚公”,也称此楼为“愚公楼”。

    建房前,他没资金没技术

    记者日前来到北插村,在村民的带领下找到了这座“愚公楼”。这是一栋总面积约1100平方米的楼房,目前正在建第三层。记者看到,楼房一楼的砖体有点发黑,表明时间已经很久了,外墙上架起一些架子;二楼仅是一个框架,但基本上已经完成主体;楼房的主人正在三楼砌砖。

    据村民介绍,房子的主人名叫李堪春,今年47岁,是一位勤劳朴素、敢想敢干的农民。1982年,因家里穷,他初中未毕业就辍学回家务农。那时,全家7人挤在一间破旧的茅草房,每逢大雨,房屋都漏水,家人苦不堪言。李堪春在心里暗暗发誓:自力更生,一定要建一幢楼房,解决住舍之难。

    “可以介绍一下你的房子吗?”记者问。李堪春表示,为了让家人住得舒服,他设计了30多个房间,家里一有积蓄就拿来建房,已经建了21年。他说:“房子都是自己设计,然后又是自己一个人在建筑。”

    原来,在1991年2月,李堪春就开始动工,他用打石头挣来的8000元购买了建筑材料和工具,自己开始施工。村里的人知道后都议论纷纷,有的说:“没拿过灰刀的人建楼房,简直是异想天开!”有的说:“这么大的楼房,一无资金,二无请工,三无技术,何年何月才能建成?”但倔强的李堪春说:“事在人为,不懂就学,没钱就挣,只要有勇气有恒心,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地建,总有一天会建成的。”

    说干就干。李堪春首先买来建筑、力学、绘图等方面的书籍自学,并向工程技术人员请教,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他开始设计,绘制出自家的楼房图,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

    建房时,一切都是靠自己

    可建楼房,谈何容易!李堪春一家7人,只有一亩半耕地,作物的收入非常微薄,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再说,家里孩子要上学,残疾的父亲也需要钱医治,哪里还有积蓄建楼房?

    尽管困难重重,但动摇不了李堪春的决心。为圆心中的梦,李堪春独辟蹊径。他先是想出了“以牧养楼”的方法,养起了牛和羊。有了一点积蓄后,他又购买了三部农用车辆搞营运,之后又购买了酒席餐具,对外出租床、碗……多元化壮大家庭经济。

    每年一有了积蓄,李堪春就购买建筑材料忙盖房子。功夫不负有心人,7年之后,也就是在1998年,他建好了第一层,全家搬进了新楼房,从此告别了茅草房。此后,他又向第二、三层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像蚂蚁啃铁,又像燕子筑窝,艰难地筑着自己的“窝”。

    21年来,虽然资金紧缺,但李堪春从不向亲戚、朋友借贷。虽然工程量大,但李堪春从没请过帮工,从砌砖到搅浆,从预制水泥板到门窗制作、安装,一切都靠自己动手。积沙成塔,经过21年的努力,现在第三层楼已完成80%,而李堪春也从动工时的年青小伙子变成了知命之年的中年人。

    “愚公”并不愚。李堪春砌筑的墙和楼层都很标准。过去,很多人担心他建的楼房质量不可靠,然而,21年过去了,任凭风吹雨打,楼房没有一点变形,没有一处漏水,令村民刮目相看。而他的“愚公移山”精神,更被当地人传为佳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环北广东工程首条盾构区间顺利贯通
  • 湛江军博园“灯塔”游客服务中心将开放
  • 经开区活力街区“升级”在即,可移动餐车有序进场
  • 《心跳地球》MV拍摄完成  中秋之夜徐闻现场首唱
  • 月饼香飘指尖 团圆情暖心间
  • “技能照亮前程”,湛江多措并举深耕技能人才沃土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