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供销集团打造成龙头航母
2012年4月23日,徐闻县政府与广东省供销社签署了共建网络协议,推进徐闻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费和再生资源流通网络建设,这是全省第二家县级签约单位。
2012年8月,徐闻县供销社与省社新供销天润公司合作,组建徐闻新供销天润农产品公司。在徐城华建小区对面的新供销天润超市,是广东新供销天润农产品有限公司在县级开设的第一家直营连锁店。该社以此为重要载体,全力推进“农超对接”和平价商店建设。
走进这间超市,各种粮油食品和日用品琳琅满目,市民们正在挑选着各种商品。广东新供销天润农产品有限公司粤西、粤北片区总经理李继恒说:“由于我们经营的食品质量保证价格合理,超市经营两个月销售额突破140多万元,按这种发展势头预计今年的销售额可超过2000万元。”
谈到未来发展,李继恒说:“今年春节前,我们计划在徐闻县城利用供销社的黄金地段各开办一家直营连锁店和加盟连锁店,今后依托供销社的网络,在基层供销社全面开办直营或加盟连锁店,让放心平价粮油走进千家万户……”
这又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消息:2012年11月12日,徐闻县供销社与广东省供销社、湛江市供销社牵手合作,共同出资组建徐闻新供销天润置业有限公司,在徐闻合作开发资产经营和房地产项目。11月23日成功拍买到徐闻县综合农贸市场片区的宗地使用权。该片区两幢28层高的徐闻标杆性商住楼和一座综合农贸市场正在紧张筹建中······
这是“徐闻供销”的“五年计划”:从2011年起,徐闻县供销社在县城建设3幢建筑面积为8000平方米的日用品大型超市大楼,建设1幢28层的地标性商住红河供销大厦,在乡镇建设5个中型日用品超市,利用政策支持与社会投资者合作,实行低成本扩大网络。
面对着未来,邹盈对徐闻县供销社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说:“我们今年将筛选五家优质下属企业,注资超过5000万元,组建徐闻县供销集团,重新整合资源优化资产,打造现代供销龙头航母,同时与省、市供销社深度合作,让充满正能量的‘徐闻供销’更大更强……”
采访结束记者离开了徐闻县供销社,记者从“徐闻供销”的一张张自信的笑脸上,仿佛看到一艘供销航母在波浪汹涌的商海中破浪前行……
记者观察
用人是事业兴衰的关键
一个几乎全面放弃经营市场,负债近5000万元,靠卖地皮收租金发工资的国有企业,如今重新占领经营市场,短短两年时间扭转为年经营性收入500多万元,这个传奇的蜕变,“徐闻供销”靠的是什么?
同是这群供销人,同是供销系统的地盘。两年前,这群人上班在办公室看报纸,这块地盘靠出租甚至出卖来发工资缴“社保”,过着“守摊子、吃租子、卖牌子、混日子”的日子。
如今,这群供销人走田头,卖农资,自己的工资也从过去的几百元增加到1500多元,把空壳公司变为有主营业务、有阵地、有盈利的实体龙头企业。而他们对这块地盘不再是贱租贱卖,而是把它盘活,提高租金与市场接轨,利用土地合作建商场、建农贸市场、建连锁超市。
这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归根结底是:用了有公心的能人。
从“徐闻供销”的情况来看,这里的用人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徐闻县调任了一个“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人到徐闻县供销社当主任,二是县供销社任用了一批“有公心、有干劲、有冲劲”的能人担任基层供销社主任。这两个层面的“一把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这个放弃多年的市场重新回归“供销”,使这个负债近5000万元的企业,仅用短短两年时间就扭转为年经营性收入500多万元的企业。
一个濒临死火的企业仅走对了关键的一步棋,就使企业起死回生,这似乎像天方夜谭,但这是铁的事实。“徐闻供销”现象告诉人们:用人是事业兴衰的关键!
记者在“徐闻供销”采访时,听到干部职工说得较多的一句话是:其实“供销”不缺人才,关键是怎样使用人才。
“徐闻供销”的确是有不少能人,但过去一些人考虑更多的是个人的利益,有的甚至利用掌握的供销资源做自己的生意。另一方面,一些不懂经营的人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在这双重作用下,干部职工缺乏干劲,企业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用好一个人,就能激发一群人的积极性,用不好一个人,就会挫伤一群人的积极性。所以,用好人,特别是用好“一把手”,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
记者元旦放假期间在新寮供销社采访时,看到新寮供销社主任张耀盛带领职工不休假在花生油厂生产花生油,看上去那股劲头十足。他说:“现在县总社的领导为了企业发展千方百计谋出路,我们有什么理由闲着不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