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宠坏的日元
G20连夜磋商声明给“货币战”打圆场,背后是欧美不愿自揭其短
日本财务省官方网站的上,两则隔夜新闻依然霸占着头条的位置——来自G20(20国集团)和G7(7国集团)的声明,二者的表态有如一盆冷水浇灭了本以咝咝作响的“货币战”导火索。
当地时间2月16日,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俄罗斯莫斯科闭幕。让市场略感失望的是,大幅贬值的日元逃脱了G20联合声明的谴责。《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了解到,本次G20会议对汇率问题态度一再软化的背后是各方力量的博弈,直到联合公报公布的前夜,与会方还在为一些措辞进行磋商。
谁在护短日元?“欧美不会指责日本的行为,因为如果它们指责的话,那么也是在自揭其短。”招商银行高级金融分析师刘东亮对本报记者表示。
降温
2月15日~16日,日本通过G20会场试图甩掉其背负的“货币战争挑起方”骂名。
与会的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对“安倍经济学(Abeconomics)”进行了辩解,并反驳了日本“恶意引起汇率战争”的说法。
“安倍经济学”是指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去年底上台后加速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宽松货币政策,日元汇率开始加速贬值。本报记者统计发现,从安倍履新的去年12月26日到2月15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日元对美元贬值幅度就超过8.4%。
一些国家由此担忧日本此举可能引发全球货币竞相贬值并助推新一轮贸易战。
尽管这次G20会议没有绕开当下的汇率热点,但一些来自欧美的金融长官却对日本大开印钞机的做法保持了打圆场的态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席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称,说货币战争没有依据,不应该指责任何人。她认为,近几个月日元的疲软以及欧元的坚挺,是各国政府深思熟虑与积极政策的结果。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Mario Draghi)更是对“货币战争”这一说法本身表示不屑一顾。他说,关于货币战争的空洞讨论不明智,无效果也经不住批评。
对于G20为“货币战”降温的潜台词,从会议的联合声明中可见一斑。
本报记者查询声明全文发现,3000余字的篇幅中“汇率”二字仅出现5处,重申了更加快速推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汇率决定体系的承诺,防止汇率水平脱离基本面。声明同时称,汇率的无序波动会对经济和金融稳定造成负面影响,“我们将遏制竞争性贬值,不会把汇率定位成竞争性工具。”
这样的措施避免让日本成为被单独点名的“问题学生”。而这样的统一口径来自深夜会谈后。
加拿大财长吉姆·费雷提(Jim Flaherty)称,经过连夜磋商后,声明的措辞有所改变,“力度比原先的更强一些,但有一点非常明确,在场的人都想要避免任何类型的货币纠纷。”
法国财长皮埃尔·莫斯科维奇(Pierre Moscovici)的最新表态则是:“我们拒绝进入任何货币战争,在这点上我们达成一致。”
耐人寻味的是,他在G20会议前夕还表示,法国希望欧洲主要国家在会议上提交一个旨在维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共同计划”。但事实是,会议甚至没有针对日元贬值进行专门讨论。
波动
“G7已经作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声明,我想G20也会回应,汇率不应成为竞争性贬值的工具。”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George Osborne)在莫斯科称。
包括日本在内的G7由主要发达国家组成(还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戏谑的是,奥斯本所称的G7声明本意是维稳国际汇率市场,结果却一度成了添乱者。
当地时间12日,G7联合声明通过英格兰央行网站发布,声明原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重申长久以来的承诺:由市场决定汇率,同时密切协商在外汇市场上的行动。我们重申,各自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一直以来且在未来仍将旨在通过使用国内工具达成国内的目标,不会干预汇率。”
这一度被市场理解为“日元继续贬值无压力”的信号,但一名代表G7的官员随即出面澄清。市场这才意识到声明同时强调,汇率过度波动会影响经济和金融稳定,G7将密切关注汇率市场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合作。此时,日元汇率突然反转,对美元一度冲高到93.69。
急涨急跌间,G7关于汇率的这份声明被调侃为危机公关的败笔。但值得关注的是,“汇率过度波动会影响经济和金融稳定”这句话也出现在了G20的声明中。
对于接下来的市场走势,投资者仍在观望。尽管一些押注做空日元的人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最有名的莫过于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对冲基金巨鳄索罗斯(George Soros)押注日元贬值赚了近10亿美元。
有近10年外汇交易经验的刘先生却对本报记者说,日元并不好玩。他说,在这一轮日元的贬值周期内,他没有下手操作但不后悔。
“虽然同为避险币种,但比起美元及欧洲货币,日元更难判断。”他说,日元静若处子、动如脱兔。一旦动起来,总把那些后知后觉的投资者远远地抛在身后。
2月20日,日本将公布1月份进出口数据。从目前日本经济疲软的基本面来看,通过继续贬值刺激出口依然是第一选择。2012年第四季度,日本实际GDP环比下滑0.1%,这是日本经济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负增长。在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1%的情况下,出口下滑3.7%成为了拖累。
指挥
以量化宽松引货币贬值的做法,日本央行不是第一个。这也不难理解“德拉吉们”的态度。
《华尔街日报》近日发表评论称,发达国家财长们正在为他们国家所实践的“货币民族主义”兴起而扼腕。
上述评论称,安倍对于日本央行独立性的政治干预令人遗憾,但他只不过是这支队伍的跟随者,并不是领头羊。自金融危机以来,每个主要国家央行都已让自己成为国内经济政策的代理机构。而伯南克(美联储主席)是这轮“货币民族主义”的“指挥”(band leader)。
在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以来,最早进行量化宽松的是美国,而且到现在美国已经推行到了第四轮(QE4);继美国之后的是欧洲央行。从2007年到2012年,仅美联储一家就把自身的资产负债表从近9000亿美元扩张至近3万亿美元。欧洲央行陆续释放了上万亿欧元的流动性。在推行这些量化宽松时,哪家央行都不可能打着要汇率贬值的旗号,最拿得出手的是促进经济复苏。
但是,绝不能否认人们对于使用汇率来保护经济的潜在冲动。一位来自法国的经济学家曾经对本报记者表示,如果美国和中国愿意做出暂时的让步,以欧元贬值的做法来促进欧洲经济复苏会更有效。
CNBC:G20标志着全球联合起来宽松?
北京时间2月18日,CNBC刊登题为《G20标志着全球进一步宽松吗?》的评论文章,现全文主要内容摘要如下:
2月15日至16日,G20(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莫斯科举行。会议期间,与会者依然没有能够给关注者市场一个清晰的答案:究竟美、日联手实施的宽松政策,是否属于“货币战争”的范畴?不过,G20峰会承诺,他们将“制止货币竞争性的贬值”。
据悉,与会的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指出,日本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是为了尽快摆脱久困该国的通货紧缩现状,并且配合日本央行制定的2%物价上涨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并非要故意让日元贬值。麻生太郎强调,为了让本国经济重回增长轨道,日本必须推行一系列的刺激举措。对此,G20的政策制定者们并未给出过多置评,不过暗示进一步的货币和财政宽松政策就在前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15日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对于汇率战争的讨论已经过多了,而目前主要货币汇率仍然基本符合公允价值。换言之,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看到类似货币战争的事情发生。”
在接受CNBC采访时,澳大利亚财政部长韦恩•斯万(Wayne Swan)表示,关于货币战争的争论,“太过夸大事实”。就整体而言,G20绝大多数财长和央行行长均表示,围绕货币战的争论“毫无根据”,且“徒劳无益”。值得一提的是,G20为货币战降温的同时,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货币战争真正爆发的可能性实际上很小。有分析指出,在此次G20峰会期间,货币战争的确是重要议题,但是在一番争论过后仍旧悬而未决。
相比较货币战争而言,从实际结果来看,此次G20峰会更加“亲增长”。
据报道,在16日发布的会议公报中,与会各方指出,全球目前暂无陷入“汇率战争”的危险。同时,公报还指出,由于全球经济状况在眼下依然脆弱不堪,因而各方将会暂缓设定新的政府减债目标。公报称:“我们意识到,重大风险依旧存在,而全球增长仍太过疲弱,很多国家的失业率居于‘不可接受的’高位。在今年9月份举行的圣彼得堡G20峰会上,发达经济体将寻找可信的中期财政策略。”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似乎认同欧元区推行进一步的货币宽松政策。拉加德声称,鉴于欧元区的利率明显高于包括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欧元区尚有下调利率的空间”。
拉加德的此番言论,很可能会为主张欧元区应推行进一步刺激的法国撑腰。法国财政部长皮埃尔•莫斯科维奇(Pierre Moscovici)上周曾指出,欧元太过强劲,“我们不能忽略增长,2012年第四季度的数据非常糟糕——英国的数据糟糕,德国的数据糟糕,西班牙和法国的数据都很糟糕,这也是我们需要联合起来推行宽松政策的主要原因,”毫无疑问,倘若欧元区主要成员国均推行进一步的刺激举措,势必会催生出疲弱的货币。
不过,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始终呼吁陷入债务困境的成员国应推行紧缩政策。
G7(七国集团)上周发表公开声明称,旨在刺激国内需求的货币宽松和有意设定汇率水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高盛集团分析师指出,“竞争性的货币宽松”,将对全球增长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并且有效地缩小各国之间的产出差距,而货币竞争性贬值则是零和游戏(Zero-Sum Game)。
本评论作者Deepanshu Bagchee,是CNBC亚太频道指导数字编辑。(米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