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30万亩花卉同质化待“洗牌”

2013-06-16 09:27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赖寒霜 林小军

    市场“退烧”后:

    花卉种植业进入拐点

    脱离市场需求的“暴发户”模式难以为继

    湛江花卉种植业的过度扩张的背后,是重量轻质的苦果。

    “天上没有掉下的馅饼,谁都可以发的财是不存在的,这是很浅显的道理,如果连老太婆都认为种花发财,那么花市就危险了。”黄东云会长一针见血地说,一哄而上的病态发展,导致市场严重饱和,从一帆风顺进入“拐点”,冷得让人心寒。

    湛江花卉市场主要在两广、海南、四川、重庆,前几年房地产“发高烧”,广州亚运会配套建设,带来了湛江花卉市场的繁荣,种什么都卖得出去。

大片的花苗培植,因上游的成品花木滞销,目前也面临困境。记者赖寒霜 摄

    随着房地产业降温,花卉市场市场需求走向理性,再加上广西等地的花卉种植已跟上来,我市花卉产业盲目扩大的种植规模很难找到出路。

    在廉江市花卉专业村新屋仔,村里村外“花海”连绵,花农黄祖日正忙于推销种在山头上的200亩观赏花木。他说,湛江的花卉种植业主要源于中山、顺德陈村花市的需求,当时是种花供给人家加工,20年过去了,我们基本还干着与过去一样的活,止步于提供最原始的原料,种植模式原地踏步,加工简单落后,现在花市供应充足了,人家不要了,我们的“大路货”只能贱卖,这是脱离市场的后果。

    花卉是“三效合一”产业,但也是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三密合一”产业,目前全国花卉种植面积已超过80万公顷,占全球200多万公顷总量的三分之一,国内花市竟争已白热化,经营模式已从简单的种植到切花、整形、预冷等转变。而在我市花卉种植业内,发展模式过于简单化,千家万户农民单打独斗,一味追求量的扩张,园艺企业没有合作,规模小,专业性不强,种植经营方式也基本一样,没有技术支撑,缺少采收分级、捆扎包装、保鲜配送等新型的流通体系,一遇到市场震荡,只能望“花”兴叹。

    有人形容湛江花卉的发展是“暴发户”模式,其无序性造成伤害更深,目前许多从业者含泪斩木,试图改种其他作物以减少损失。

1234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跟着醒狮去旅行”,遂溪在广州向全国发出最“甜”文旅邀请函
  • 湛江红树林修复创新模式  解锁生态经济双赢密码
  • “湛江蓝”:港城天空的咏叹调
  • 送展进校园
  • 椹川大道绿化修剪“精雕细琢”  扮靓城市交通动脉
  • 吴川: “一个饼”撬动县域20亿元大产业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