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看前景:
转型接轨,迎接“洗牌”
湛江花卉种植业特色优势仍在,未来发展关键在“咬住”市场
湛江南国花卉科技园是湛江花卉种植业的“引领者”,目前已引了韩国、台湾、顺德、浙江等地的花卉公司,发展有2000多亩,形成了生产、加工、贸易、信息、检验检疫等多功能一体化平台,加工出口日益增多。记者了解到,浙江潘老板40元一枝收购农民的广伞枫,通过上盆整形,培育2个月后,就以200多元高价出口国外,赚得盆满钵满。
湛江花卉面临困境,但也不是一抹“黑”,一些诸如发财树、荷花竹等花木还有市场。麻章花卉老板林庆冬说,现在的发财树虽小幅降价,但加工整型出口后依然能赚钱,因为发财树装盆前,怎样种都成活,但装盆卖出去后,不久就枯死,所以国内外市场一直保持着较大的需求量。
“三年不发市,发市吃三年”——这是湛江花农的口头禅。这是早期花种植业畸形市场行情带来的怪现象,与快速变化的市场已脱节。
黄东云会长说,湛江花卉产业的未来在于咬定市场,抛弃原始落后种植和经营方式,加快升级转型,打造热带亚热带花木基地特色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改变为他人做嫁衣的配角地位,才能在全国的大市场中争得一杯羹。
湛江的花卉产业并没有进入“夕阳时代”,是转型中的洗牌,是阵痛。
据国际商界预测,在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10大行业中,花卉业名列第二。国内外每年花卉销售量平均增长幅度为百分之二三十,这意味着,花卉种植业依然是绿色的朝阳产业。
湛江花卉发展得天独厚,一位在湛江经营花卉多年的台商,湛江花卉产业虽然“病”得很重,但产业特色优势犹在,前景依然光明,关键是勇于面对挑战,改变现状,依然可闯出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