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湛江云媒账号

三块石碑揭开康熙元年海安大海难

2013-07-19 10:28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朱浩

不久前,海口市工商联的工作人员在清理位于该市中山路骑楼老街的海口商会旧址时,发现镶嵌在隔墙上的三块距今240多年的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的石碑。碑刻所记录的是清代康熙元年徐闻海安口发生的一次惊动朝野的海难事件。

石碑最长一块长62厘米,宽42厘米,其余两块长57厘米,宽41厘米,碑文为欧体,字迹清晰,书法精娴,无一残缺。从碑刻落款得知,该碑为清乾隆三十五年内阁大学士时任广东学政的翁方纲所书,内容为“英佑将军江公祠壁记”。石碑的发现,不仅揭开了一段尘封二百多年的历史,同时为清早期的海军力量和管理控制琼州海峡的能力提供了实证。

碑刻所记录的海难事件主角是海安水师副将江起龙,据袁义达、邱家儒、刘翔南所编的《百家姓之江姓》中所记:江起龙,本名汪瑞仪,明朝安徽歙县人,崇祯末年见复明无望,更名江起龙,投靠清军成为名将。该碑记载:江起龙,顺治十三年(1656年)水师参将,驻通明港,立白鸽寨。康熙元年晋升副将,三年(1664年)移水师驻徐闻海安口,五年(1666年)出洋捕盗,因飓风大作,江起龙和都司王爱国及24船军士全军覆没。为颂其功而思之,广东布政使王士俊请朝廷批准建祠以祭祀,在海安所城南门外兴建“江公祠”。雍正八年(1730年),江公起龙被世宗雍正皇帝钦定为英佑骁骑将军之神。

从第三块碑刻正文后面的隶书后记“此文前已勒石海安祠壁,今复校,士南来敬荷。神庙三度琼海矣,谨重书以记之,方纲谨记”得知,“英佑将军江公祠壁记”原本是勒石海安“江公祠”的墙壁上的,海口发现的这三块石碑应是翁方纲重新校对后为海南建的第三座供奉“英佑骁骑将军之神”的神庙亲自书写的。

这三块碑刻,除了具有很高的文史研究价值以外,其艺术价值也不容小觑,因为书写该碑刻的是清代有名的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翁方纲所书。翁方纲(1733—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湛图片

  • “技能照亮前程”,湛江多措并举深耕技能人才沃土
  • 温厚徐闻人:台风停航,车滞人心暖
  • 雷剧《苏子与罗湖》将公演
  • 童心系国防,共筑中国梦
  • 全民健身潮涌湛江 全运盛事点“靓”港城
  • 双节狂欢 就在霞山
    热点新闻排行
  • 月点击
  • 周点击
  • 日点击
  •   
数字报